非水电解质和包含其的锂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15146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29 17: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非水电解质,其包含锂盐、有机溶剂、作为第一添加剂的式1所示的化合物、作为第二添加剂的式2所示的化合物。[式1]在式1中,R1至R3各自独立地为氢(H)或‑N=C=O,其中R1至R3中的至少一个为‑N=C=O;并且a和b各自为0至4的整数。[式2]在式2中,R是未取代或取代的具有1至3个碳原子的亚烷基,并且R4至R6各自独立地为H、或具有1至3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腈基。[式3]在式3中,R7是具有1至8个碳原子的亚烷基,并且R8选自由H、具有1至10个碳原子的烷基和具有3至8个碳原子的环烷基组成的组。[式1][式2][式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非水电解质和包含其的锂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1、近年来,随着锂二次电池的应用领域迅速扩大到电气、电子、通信、电子设备(例如计算机)的电力供给方面以及汽车、电力存储装置等大型设备的电力储存和供给方面,对具有高稳定性以及高容量和高功率的二次电池的需求在增加。

2、特别地,在用于汽车的锂二次电池中,高容量、高输出和长期寿命特性变得重要。为了增加二次电池的容量,可以使用能量密度高但稳定性低的富镍正极活性材料,或者可以在高电压下操作二次电池。

3、然而,在上述条件下操作二次电池时,随着充电和放电的进行,电解质劣化而引起副反应,由此在正极/负极的表面上形成的电极表面结构或膜会劣化,同时过渡金属离子可能从正极的表面溶出。如上所述,由于溶出的过渡金属离子被电沉积在负极上,降低了固体电解质界面(sei)的钝化能力,所以出现了负极劣化的问题。

4、二次电池的这种劣化现象在正极的电位增加或电池暴露于高温时趋于加速,并且二次电池的循环特性由于这劣化现象而劣化。

5、此外,如果锂离子电池长时间连续使用或在高温下放置,则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水电解质,其包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其中,式1的化合物为选自式1-1至式1-4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其中,式2的化合物为式2-1的化合物,[式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其中,式3的化合物为式3-1的化合物,[式3-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其中,式3的化合物为式3-2的化合物,[式3-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其中,基于100重量份的所述非水电解质,所述第一添加剂的含量为0.01重量份至5重量份。</p>

7.根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非水电解质,其包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其中,式1的化合物为选自式1-1至式1-4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其中,式2的化合物为式2-1的化合物,[式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其中,式3的化合物为式3-1的化合物,[式3-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其中,式3的化合物为式3-2的化合物,[式3-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其中,基于100重量份的所述非水电解质,所述第一添加剂的含量为0.01重量份至5重量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其中,基于100重量份的所述非水电解质,所述第二添加剂的含量为0.01重量份至5重量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其中,所述第一添加剂与所述第二添加剂的重量比为1:0.002至1:50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其中,所述锂盐是选自由licl、libr、lii、libf4、liclo4、lib10cl10、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守贤李哲行李敬美李政旻廉澈殷韩正求赵允教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LG新能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