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面源污染控制和水污染生物处理
,更具体涉及一种阻控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沟渠,适用于农业污染严重的传统耕作区,尤其是山地丘陵地区以及坡耕 地农业区的污染处置,如三峡库区和丹江口库区农业耕作区。
技术介绍
在我国,随着对点源污染控制的重视及治理能力的提高,面源污染已成为影响水 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农业面源污染正在成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严 重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农业面源污染影响了土壤、水体和大气的环境 质量。首先是累积于饮用水源和土壤中的化肥和农药对沿海省份的广大居民健康构成了威 胁。2002年有六个省2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湖北)的农业 面源污染处于高风险水平,预计到2010年,将增加到15个省、直辖市(增加了河北、天津、 河南、安徽、陕西、宁夏、湖南)。其次是引起农业土壤、水体(河流、湖泊、海湾)和大气的环 境质量衰退,尤其是引起湖泊、河流、浅海水域生态系统的富营养化,导致水华和赤潮的频 繁发生。同时,氮肥的气态损失(目前中国农田施用化肥和有机肥产生的^0气体逸失量 约占世界的1/3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阻控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沟渠,其步骤是: A、在流域集水区构建汇集农业污水和农田地表径流的人工沟渠,沟渠分污水径流入口和干渠,在污水径流入口处设置物理格珊,包括粗格珊(1)和细格珊(3)以及粗格栅(1)和细格栅(3)间放置的小生物球(2),细格珊(3)下部为沉淀池(4); B、人工沟渠的宽度60-240cm,深度40-70cm,长度不限; C、沟渠形状依据集水区的地形设定,以多弯曲的S形; D、沟渠的污水入口处为梯形敞口,入口数量依据集水区的污水水量和地表径流量设置,入沟渠水量多的区域每500m设置一个入口,入沟渠水量少的地方每1000-3000m设置一个入口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永红,胡征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