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换热管承压能力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13836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29 17: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属换热管承压能力检测装置,属于换热管承压检测领域,包括承压检测水箱和待测换热管,承压检测水箱内设置有换热管装载机构,用于装载待测换热管,待测换热管外设置有承压检测机构,用于检测待测换热管的承压能力。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检测驱动部件和外承压检测部件的承压检测机构,基于流体力学,模拟换热管在实际使用时,受到壳程流体的冲击力,并通过直管外承压检测圆盘与换热管滑动,检测其模拟后的弯曲程度,从而便捷测出换热管真实使用环境下的承压能力,且通过弯管外承压检测支架配合冲压水管,对换热管弯管部位受到类似水锤效应冲击力后的变形程度进行检测,从而便捷测出换热管弯管处承载水压冲击力后的承压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管承压检测,尤其涉及一种金属换热管承压能力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1、换热管是换热器的元件之一,在换热器筒内,用于两介质之间的热量交换,具有很高的导热性和良好的等温性。换热器通过换热管能够快速将管程和壳程内的热能进行相互交换,且热损耗极低,因此,其被称作为热超导体,其导热系数为铜的数千倍。

2、在换热器使用时,向换热管内充入待换热的高温液体或气体,会使得管内压力急剧上升,此时换热管的承受高压存在爆裂的隐患,故在换热管使用前,需要对其承压能力进行检测。

3、目前对金属换热管承压能力的检测,是通过将换热管两端连通高压水管或高压气管,对其内部充压,接着检测换热管内压力变化,从而得知金属换热管的承压能力,但这样的检测方式不能对换热管在真实使用环境下的承压能力进行检测,还需要对换热管本身承载的水流冲击压力进行检测,如:在壳程充入水流时,会对换热管产生纵向的推力,此时换热管会出现弯曲现象;在换热管内突然关闭水流,会对换热弯管处造成如水锤效应的冲击力。


技术实现思路

<p>1、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换热管承压能力检测装置,包括承压检测水箱(1)和待测换热管(2),所述承压检测水箱(1)由上下对称设置的密封壳体(11)组成,上层所述密封壳体(11)固定连通有检测水管(12),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检测水箱(1)内设置有换热管装载机构,所述换热管装载机构用于对待测换热管(2)进行装载,所述待测换热管(2)外设置有承压检测机构,所述承压检测机构用于对待测换热管(2)的承压能力进行检测,且所述承压检测机构由内承压检测组件和外承压检测组件组成,所述外承压检测组件由检测驱动部件和外承压检测部件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换热管承压能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换热管承压能力检测装置,包括承压检测水箱(1)和待测换热管(2),所述承压检测水箱(1)由上下对称设置的密封壳体(11)组成,上层所述密封壳体(11)固定连通有检测水管(12),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检测水箱(1)内设置有换热管装载机构,所述换热管装载机构用于对待测换热管(2)进行装载,所述待测换热管(2)外设置有承压检测机构,所述承压检测机构用于对待测换热管(2)的承压能力进行检测,且所述承压检测机构由内承压检测组件和外承压检测组件组成,所述外承压检测组件由检测驱动部件和外承压检测部件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换热管承压能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圆盘(3)上设置有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密封圈(33)和密封滑块(34),所述装载圆盘(3)通过密封圈(33)与承压检测水箱(1)密封转动连接,且所述装载圆盘(3)的内壁通过密封滑块(34)与扦插限位座(31)密封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金属换热管承压能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扦插限位座(31)通过限位滑槽(35)在装载圆盘(3)内壁径向滑动,且所述扦插限位座(31)与待测换热管(2)之间密封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换热管承压能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稳定套筒(32)内壁固定有扦插锁定弹片(321),且所述管体稳定套筒(32)通过锁紧螺母(322)改变扦插锁定弹片(321)的内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换热管承压能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压水管(42)通过滑动连接圈(421)套设有注压连接管(422),所述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勇侯进侯蕴杰
申请(专利权)人:宝鸡市蕴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