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非浸没式平板超滤-正渗透膜浓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13779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29 17:4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体化非浸没式平板超滤‑正渗透膜浓缩系统,其包括驱动液超滤单元、原料液超滤单元、正渗透浓缩单元,驱动液超滤单元包含第一平板超滤膜和第一槽体,第一平板超滤膜位于第一槽体的上部,第一槽体下部用于储存被截留的驱动液,原料液超滤单元包含第二平板超滤膜和第二槽体,第二平板超滤膜位于第二槽体的上部,第二槽体下部用于储存被截留的原料液,正渗透浓缩单元由正渗透膜组件组成,正渗透膜组件包含驱动液膜腔、浓缩液膜腔以及正渗透膜。本实施例将非浸没式平板超滤技术和正渗透技术相结合,一方面,利用非浸没式平板超滤为正渗透处理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通过正渗透弥补超滤无法对溶解性污染物进行浓缩分离的缺陷,二者相辅相成,解决了传统双膜法易污堵、能耗高的问题,使原料液回收率最大化,该系统运行稳定,操作简单,维护方便,节约了能耗,为原料液的后续处理奠定了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膜分离,尤其涉及一体化非浸没式平板超滤-正渗透膜浓缩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污水排放量的增加成为污水处理的一大难题,有些污水中含有有害物质和重金属等,如果直接排放,不仅浪费水资源,而且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需要进一步处理,但由于污水量较大往往需要耗费更多的能源和资金进行处理,通过浓缩对污水进行处理,可以将水量减少为后续的处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降低处理成本。

2、目前常用的浓缩方法主要有重力浓缩法、离心浓缩法、膜分离法等,重力浓缩的原理是利用重力,通过堆积沉淀,使得水分慢慢流失,达到浓缩的目的。该方法不需要任何机械设备,但是浓缩效果不佳;离心浓缩法是利用离心力将污水中的水分迅速分离,进而达到浓缩目的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处理效率高,但需要较高的能耗和设备费用;膜分离技术是根据需要过滤分离的物料特征选择合适的滤膜孔径以达到高效截留分离液体中的颗粒物、胶体、微生物、大分子物质乃至离子态物质等,该方法对进水水质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耐冲击负荷,能稳定获得优质的出水水质,因此成为现代水处理工艺的核心技术之一,在饮用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体化非浸没式平板超滤-正渗透膜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驱动液超滤单元、原料液超滤单元、正渗透浓缩单元,所述驱动液超滤单元包含第一平板超滤膜(1)和第一槽体(2),第一平板超滤膜(1)位于第一槽体(2)的上部,第一槽体(2)下部用于储存被截留的驱动液,所述原料液超滤单元包含第二平板超滤膜(3)和第二槽体(4),第二平板超滤膜(3)位于第二槽体(4)的上部,第二槽体(4)下部用于储存被截留的原料液,所述正渗透浓缩单元由正渗透膜组件(5)组成,正渗透膜组件(5)包含驱动液膜腔(6)、浓缩液膜腔(7)以及正渗透膜(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化非浸没式平板超滤-正渗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化非浸没式平板超滤-正渗透膜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驱动液超滤单元、原料液超滤单元、正渗透浓缩单元,所述驱动液超滤单元包含第一平板超滤膜(1)和第一槽体(2),第一平板超滤膜(1)位于第一槽体(2)的上部,第一槽体(2)下部用于储存被截留的驱动液,所述原料液超滤单元包含第二平板超滤膜(3)和第二槽体(4),第二平板超滤膜(3)位于第二槽体(4)的上部,第二槽体(4)下部用于储存被截留的原料液,所述正渗透浓缩单元由正渗透膜组件(5)组成,正渗透膜组件(5)包含驱动液膜腔(6)、浓缩液膜腔(7)以及正渗透膜(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化非浸没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以停李旭耿策卞爱琴程睿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膜海水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