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致变色的,尤其涉及一种二维网状非全共轭金属-超分子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电致变色是指材料或器件的光学属性(如透过率和反射率)在外加电场的刺激下发生可逆和持久变化的现象。电致变色器件在智能窗、低功耗显示器、电子标签、防眩目后视镜等光电器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多种电致变色材料,如过渡金属氧化物、金属-超分子聚合物、有机小分子、有机共轭聚合物等受到深入研究。金属-超分子聚合物具有金属-有机配体电荷转移(mlct)而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和较高的着色效率,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目前,通过合成具有非全共轭结构的金属-超分子聚合物以提高其光学记忆性能,但其循环稳定性无法满足智能窗的实际应用需求。因此,设计并合成具有较高循环稳定性的非全共轭结构的金属-超分子聚合物电致变色材料对促进其实际应用至关重要。
2、专利公开号cn 118206774a公开了一种非全共轭金属-超分子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吡啶-4-硼酸和4-卤代芳香基三联吡啶通过suzuki偶联反应合成4'-(4-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维网状非全共轭金属-超分子聚合物,其特征在于,结构式如下所示:
2.权利要求1所述二维网状非全共轭金属-超分子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二维网状非全共轭金属-超分子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联吡啶类衍生物为4'-(4-(吡啶基-4-苯基)-2,2':6',2”-三联吡啶、4'-(4-(吡啶-4-基)环戊二烯-1-基)-2,2':6',2”-三联吡啶、4'-(5-(吡啶-4-基)呋喃-2-基)-2,2':6',2”-三联吡啶或4'-(5-(吡啶-4-基)噻吩-2-基)-2,2':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维网状非全共轭金属-超分子聚合物,其特征在于,结构式如下所示:
2.权利要求1所述二维网状非全共轭金属-超分子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二维网状非全共轭金属-超分子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联吡啶类衍生物为4'-(4-(吡啶基-4-苯基)-2,2':6',2”-三联吡啶、4'-(4-(吡啶-4-基)环戊二烯-1-基)-2,2':6',2”-三联吡啶、4'-(5-(吡啶-4-基)呋喃-2-基)-2,2':6',2”-三联吡啶或4'-(5-(吡啶-4-基)噻吩-2-基)-2,2':6',2”-三联吡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二维网状非全共轭金属-超分子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3,5-三(卤代甲基)苯为1,3,5-三(溴甲基)苯、1,3,5-三(氯甲基)苯或1,3,5-三(碘甲基)苯。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二维网状非全共轭金属-超分子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3,5-三(卤代甲...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