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具体地说,是关于一种折叠车顶及车辆。
技术介绍
1、当前市场上敞篷汽车的种类越来越多,按顶篷的种类可分为硬顶和软顶两种;其中,硬顶为可拆卸结构,软顶多为可打开、折叠的结构。这两种结构均可实现汽车顶篷敞开的效果;硬顶的优点是可以在硬顶上加装行李架,但硬顶打开时需要拆卸,比较麻烦;软顶的优点是打开较方便,但软顶的缺点在于,软顶的软连接与车体的刚性连接部之间的连接效果不佳,容易返工,如此导致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折叠车顶及车辆,将软顶和硬顶的优势结合在一起,使车顶能快速拆卸安装。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出一种折叠车顶,其包括:前顶部、后顶部和中顶部,中顶部连接于前顶部和后顶部之间,前顶部和后顶部之间通过中顶部相对能翻折;
4、所述前顶部为硬壳部,所述后顶部为硬壳部,所述中顶部包括顶篷布,所述顶篷布由软性材料制成,顶篷布为软顶部;
5、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车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前顶部(1)、后顶部(2)和中顶部(3),中顶部(3)连接于前顶部(1)和后顶部(2)之间,前顶部(1)和后顶部(2)之间通过中顶部(3)相对能翻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车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顶部(1)包括前横梁(12),所述前横梁(12)内嵌有第一连接件(13),所述第一连接件(13)上连接有第一锁扣(1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车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线机构(4),所述拉线机构(4)包括连接于后软顶骨架(21)上的拉簧(41)和拉线(44),所述拉簧(41)连接于后软顶骨架(2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车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前顶部(1)、后顶部(2)和中顶部(3),中顶部(3)连接于前顶部(1)和后顶部(2)之间,前顶部(1)和后顶部(2)之间通过中顶部(3)相对能翻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车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顶部(1)包括前横梁(12),所述前横梁(12)内嵌有第一连接件(13),所述第一连接件(13)上连接有第一锁扣(1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车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线机构(4),所述拉线机构(4)包括连接于后软顶骨架(21)上的拉簧(41)和拉线(44),所述拉簧(41)连接于后软顶骨架(21)上;所述拉线(44)的一端与拉簧(41)相配合,拉线(44)的另一端从对应的顶篷布(35)的边缘穿过与前软顶骨架(11)上的拉线支架(45)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车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顶部(3)还包括按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杆组件(31)和第二连杆组件(32),第一连杆组件(31)和第二连杆组件(32)之间连接有一个以上的支撑杆(33),所述顶篷布(35)上连接有固定布条,固定布条与支撑杆(33)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组件(31)的结构与第二连杆组件(32)的结构相对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车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组件(32)包括前连接件(321)和后连接件(322),前连接件(321)与对应的前软顶骨架(11)相连接,所述后连接件(322)与对应的后软顶骨架(21)相连接,所述前连接件(321)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14)与前横梁(12)相连接,所述后连接件(322)的一端与后横梁(22)相连接,所述前连接件(321)的另一端形成有前转动连接部(3211),所述后连接件(322)的一端与后横梁(22)之间相连接;所述后连接件(322)的另一端形成有后转动连接部(3221),所述前转动连接部(3211)和后转动连接部(3221)之间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使得前顶部(1)和后顶部(2)之间以第一转轴为支点相对转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车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弹簧(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纪韬,张治伟,陈丽清,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熠森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