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装配式后浇ECC板柱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12441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26 1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后浇ECC板柱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装配式后浇ECC板柱结构体系包括预制混凝土板体、预制混凝土柱、后浇ECC板带;预制混凝土板体与相邻的预制混凝土板体及预制混凝土板体与预制混凝土柱之间预留间隙,该间隙通过后浇ECC板带浇筑形成ECC板柱结构体系。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后浇ECC板柱结构体系,预制混凝土板体与相邻的预制混凝土板体及预制混凝土板体与预制混凝土柱之间预留间隙,该间隙通过后浇ECC板带浇筑形成ECC板柱结构体系。在易发生冲切破坏的区域使用延性较好的ECC材料代替抗冲切元件,采用该体系一方面避免了局部钢筋过多导致施工难度加大的问题,另一方面极大幅度提升了板柱结构的延性以及抗冲切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后浇ecc板柱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属于建筑工程。


技术介绍

1、板柱结构具有结构形式简单、平面布置灵活、空间利用率高等优势,已经广泛应用于商场、办公楼以及车库等的建筑中。然而,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仍受到一些限制:(1)跨中挠度可能超过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挠度值;(2)在外荷载作用下,板柱节点往往因较大的剪切应力而发生脆性冲切破坏。在整个结构体系中,一旦某个节点发生冲切破坏,重力荷载将重分布至相邻节点承担,这可能导致相邻节点发生连续冲切破坏,从而引发楼板大范围塌陷。

2、目前常见的提高板柱结构冲切性能的措施为节点区域配置抗冲切钢筋,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板柱结构的抗冲切性能,然而抗冲切骨架在安装时比较困难,使得节点区域筋材布置拥挤,且在板柱节点中需要保证足够的粘结锚固性能。此外,该方法对结构的延性提高有极大的局限性,无法改善脆性冲切破坏模式。

3、超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 简称ecc),通过向水泥基基体中添加特定数量和类型的随机分布短纤维,极大改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后浇ECC板柱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混凝土板体(1)、预制混凝土柱(2)、后浇ECC板带(3);所述的预制混凝土板体(1)与相邻的预制混凝土板体(1)及预制混凝土板体(1)与预制混凝土柱(2)之间预留间隙,该间隙通过后浇ECC板带(3)浇筑形成ECC板柱结构体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后浇ECC板柱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板体(1)的四周开设有通长明槽(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后浇ECC板柱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制混凝土板体外伸钢筋(4)的长度大于0.5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后浇ecc板柱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混凝土板体(1)、预制混凝土柱(2)、后浇ecc板带(3);所述的预制混凝土板体(1)与相邻的预制混凝土板体(1)及预制混凝土板体(1)与预制混凝土柱(2)之间预留间隙,该间隙通过后浇ecc板带(3)浇筑形成ecc板柱结构体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后浇ecc板柱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板体(1)的四周开设有通长明槽(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后浇ecc板柱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制混凝土板体外伸钢筋(4)的长度大于0.5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后浇ecc板柱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制混凝土板体(1)及预制混凝土板体(1)与预制混凝土柱(2)之间预留间隙的间距大于预制混凝土柱(2)的宽度,即形成的后浇ecc板带(3)的宽度大于预制混凝土柱(2)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装配式后浇ecc板柱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浇ecc板带(3)所采用的ecc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畅苏艳丽王欣汝许铭纹马来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