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换连接组件及电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12305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26 1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快换连接组件及电动车,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快换连接组件包括支撑件,支撑件包括支撑主体以及设置于支撑主体上的凸肩部,支撑主体用于穿设于第一连接孔以及第二连接孔,且凸肩部用于限位于第一连接孔处,支撑件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支撑件用于分别穿设于对应的第一连接孔以及第二连接孔;限位件,限位件包括移动主体以及间隔设置于移动主体上的多个连接结构,多个连接结构用于分别与对应的支撑主体穿过第二连接孔的端部连接,移动主体用于沿远离支撑件方向移动以使得多个连接结构分别与对应的支撑件脱离。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快换连接组件,相比于现有技术,可以快速实现两个结构件之间的安装与拆卸,提高了拆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快换连接组件及电动车


技术介绍

1、螺栓连接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制造连接方式,通过螺栓可以将两个或多个部件或构件连成整体,对于两个尺寸较大的部件,需要使用多个螺栓采用间隔连接的方式将两个部件连为一体,以此来提高两个部件的连接稳定性。但是,采用上述连接方式,需要逐一旋紧和拆解每一个螺栓,其装拆效率较低。

2、例如,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近年来已成为汽车行业的重要研发方向。当前市场上的纯电动汽车主要依赖动力电池作为其动力来源,根据充电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插电式和快换式。插电式纯电动汽车由于动力电池的容量限制,其续航里程受到制约。当需要进行长途行驶时,车辆通常需要沿途停靠充电。然而,插电式纯电动汽车一次充电通常需要一个小时以上,充电效率较低,这一问题至今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给驾驶员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相比于传统的插电式的充电模式,快换式的换电模式可以缓解用户对续航的担忧。“以换代充”不仅大幅缩短了补充电能的时间,而且从根本上提升了电池使用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尤其是在快递、外卖等高频使用场景,换电模式更是以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换连接组件,用于第一结构件与第二结构件的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结构件上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结构件上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二连接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换连接组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换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32)包括卡接部(321)和固定部(322),所述固定部(322)连接于所述移动主体(31),所述卡接部(321)包括卡臂结构,所述支撑件(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主体(21)用于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一端的限位部,所述卡臂结构用于与所述限位部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换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臂结构包括两个间隔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换连接组件,用于第一结构件与第二结构件的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结构件上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结构件上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二连接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换连接组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换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32)包括卡接部(321)和固定部(322),所述固定部(322)连接于所述移动主体(31),所述卡接部(321)包括卡臂结构,所述支撑件(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主体(21)用于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一端的限位部,所述卡臂结构用于与所述限位部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换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臂结构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卡臂,所述固定部(322)连接于两个所述卡臂之间,所述移动主体(31)包括滑移部和定位连接部(313),所述滑移部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长边框(311),所述定位连接部(313)连接于两个所述长边框(311)之间,所述固定部(322)连接于所述定位连接部(313)上,所述卡臂与所述长边框(311)之间留有所述卡臂向靠近所述长边框(311)方向的扩张空间,所述支撑主体(21)沿其周向侧壁开设有限位卡槽(211),其中所述限位部为所述限位卡槽(211),所述支撑件(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主体(21)用于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端部的导向部(23),所述导向部(23)用于在穿过所述第二结构件的过程中与所述卡接部(321)接触,并使两个所述卡臂向靠近所述长边框(311)方向扩张,直至将两个所述卡臂导向至所述限位卡槽(21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海鹏宋金庄熊栋陈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信泰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