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排水及循环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11752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26 0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排水及循环利用系统,包括控制系统和与所述控制系统均电性连接的排水及循环利用装置,所述排水及循环利用装置包括绿化带、集水部、与所述集水部连通的蓄水部,以及与所述蓄水部连通的水池;所述绿化带内排布有与喷水装置,所述喷水装置和水池均通过供水管道连通蓄水部,所述供水管道上设有净水模块;所述集水部包括内设过滤单元的排水单元,所述排水单元包括管体,所述水池设有溢流口B,所述管体的底部和管体内的溢流口A,以及水池的溢流口B均通过集水管道直接连通蓄水部。所述智能排水及循环利用系统不仅便于管理、维护,且运转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市政排水,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排水及循环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1、市政工程排水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和提升城市整体功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将市政工程排水与绿化带的结合,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但两者的结合不仅需要技术的支撑,当下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首先需要整体的规划设计,以确保排水系统的规划和绿化带的规划相互协调,以便有效地结合两者的功能,并且能够在城市有限的空间内,合理分配排水设施和绿化带的空间,实现两者的高效融合。其次,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水资源管理,如何通过绿化带有效地收集、过滤和利用雨水,同时防止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此外,整个排水及循环利用系统还需智能化,以便于管理与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便于管理、维护,且运转高效的智能排水及循环利用系统。

2、一种智能排水及循环利用系统,包括控制系统和与所述控制系统均电性连接的排水及循环利用装置,所述排水及循环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排水及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系统和与所述控制系统均电性连接的排水及循环利用装置,所述排水及循环利用装置包括绿化带(10)、集水部(20)、与所述集水部(20)连通的蓄水部(30),以及与所述蓄水部(30)连通的水池(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排水及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部(202)由橡胶材料制成,所述柔性连接部(202)包括排水面(2021)和与所述排水面(2021)连接的L型连接部(2022);所述排水面(202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外圈(201),L型连接部(2022)是另一端与所述内层篦子(205)的底部连接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排水及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系统和与所述控制系统均电性连接的排水及循环利用装置,所述排水及循环利用装置包括绿化带(10)、集水部(20)、与所述集水部(20)连通的蓄水部(30),以及与所述蓄水部(30)连通的水池(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排水及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部(202)由橡胶材料制成,所述柔性连接部(202)包括排水面(2021)和与所述排水面(2021)连接的l型连接部(2022);所述排水面(202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外圈(201),l型连接部(2022)是另一端与所述内层篦子(205)的底部连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排水及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轮(106)包括至少四个叶片(1061),所述叶片(1061)远离所述转轴b(105)的一端的正反面均设有凹槽(106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排水及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a(310)上开设有过滤孔a(3101),所述过滤孔a(3101)之间为支撑条(3105)所述过滤板a(310)由所述转轴a(104)分为一部(3102)和二部(3103),所述一部(3102)的厚度小于所述二部(3103)的厚度,所述支撑条(3105)的上表面还开设有水渠(310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排水及循环利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策王满鹏杨述星贾亮寇少斌刘琦刘威杜舟王世平李小健刘雄美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一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