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铜材料基因工程的铜合金接触线制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11266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26 0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铜合金接触线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铜材料基因工程的铜合金接触线制备的方法,包括该铜合金成分符合此形式CuX*CuY,其中X选自Si、Mn和Zn中的至少一种,Y选自Ni、Cr和P中的至少一种。该基于铜材料基因工程的铜合金接触线制备的方法,采用在铜材中添加Si和Ni的方式,利用Si和Ni形成化合物Ni2Si、Ni3Si,当Ni2Si、Ni3Si从固溶体中析出,能引起合金的强度和硬度升高,从而起到强化铜合金的作用,通过在铜材中添加Mn与Ni形成MnNi的方式,达到细化晶粒的作用,可借助MnNi的沉淀硬化作用进一步提高制成的铜合金力学和耐腐蚀性能,通过添加Zn大量溶于Cu和Ni中的方式,起到固溶强化的作用,提高强度硬度并增加抗腐蚀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铜合金接触线,具体为一种基于铜材料基因工程的铜合金接触线制备的方法


技术介绍

1、在当今快速发展的交通运输领域,尤其是铁路和轨道交通系统中,接触线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接触线作为电力传输的关键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着列车的运行安全、效率和稳定性,长期以来,纯铜接触线因其出色的导电性而被广泛应用,然而,随着铁路运输的不断发展,对接触线的要求日益严苛,纯铜接触线在面对高强度的机械应力、复杂多变的环境条件以及持续增长的电力传输需求时,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局限性,纯铜材料虽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但在强度方面相对较弱,难以承受高速运行和重载情况下所产生的巨大张力和冲击力,这容易导致接触线的变形、磨损甚至断裂,严重影响供电的连续性和可靠性,同时,纯铜接触线的耐磨性欠佳,在长期的摩擦作用下,其表面容易受损,进而影响电能传输的效率和质量,此外,在高温环境下,纯铜接触线的性能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可能出现软化现象,降低其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在一些气候恶劣、湿度较大或存在化学污染的地区,纯铜接触线的耐腐蚀性不足,容易受到侵蚀,进一步缩短其使用寿命,增加维护成本,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铜材料基因工程的铜合金接触线制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铜合金成分符合此形式CuX*CuY,其中X选自Si、Mn和Zn中的至少一种,Y选自Ni、Cr和P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铜材料基因工程的铜合金接触线制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合金中,X元素的总含量大于0.7%且不高于15%,Y元素的总含量大于0.3%,其中Si的含量范围在0.4-3.5%,Mn的含量范围在0.3-0.5%,Zn的含量范围在7-13%,Ni的含量范围在2.2-3.5%,Cr的含量范围在0.02-1.8%,P的含量范围在0.3-0.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铜材料基因工程的铜合金接触线制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铜合金成分符合此形式cux*cuy,其中x选自si、mn和zn中的至少一种,y选自ni、cr和p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铜材料基因工程的铜合金接触线制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合金中,x元素的总含量大于0.7%且不高于15%,y元素的总含量大于0.3%,其中si的含量范围在0.4-3.5%,mn的含量范围在0.3-0.5%,zn的含量范围在7-13%,ni的含量范围在2.2-3.5%,cr的含量范围在0.02-1.8%,p的含量范围在0.3-0.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铜材料基因工程的铜合金接触线制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合金由下列组分组成:si-0.4%,mn-0.3%,zn-7%,ni-2.2%,cr-0.02%以及余量的cu。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铜材料基因工程的铜合金接触线制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合金由下列组分组成:si-1.7%,mn-0.4%,zn-10%,ni-2.8%,p-0.5%以及余量的cu。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铜材料基因工程的铜合金接触线制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合金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致远罗平李明刘原丞李刚高鹏纪久印刘其杨茂成苗淼
申请(专利权)人:中铜昆明铜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