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机,涉及一种电机转子轴与扇叶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1、电机散热是指将电机内部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外部环境中,使电机保持在合适的工作温度范围内,以确保电机的正常运行。
2、现有的散热结构如中国专利库公开的一种高效散热电机结构(申请号:201820546606.9),包括散热风扇、电机本体、散热窗和铁片,所述电机本体一侧外端面安装有端盖,且电机本体异于端盖的一侧安装有后盖,所述散热风扇安装在后盖内部,所述后盖异于电机本体的一侧套接有挡板,所述端盖异于电机本体的一侧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异于端盖的一侧安装有转轴,所述散热窗安装在电机本体的前表面,且散热窗内部安装有贯穿电机本体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表面套接有叶片,所述铁片安装在电机本体的内部对应散热窗的位置,所述电机本体下表面焊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下表面焊接有底座,所述电机本体的前表面位于散热窗的一侧安装有接线盒。
3、上述结构利用安装在电机转子轴上的散热风扇对电机本体进行散热,且实际产品中,散热风扇与电机的连接通常采用紧配合或焊接固连,这些方式对产品尺寸、人工技术都有较大要求,容易出现虚焊、配合不紧的情况发生,影响风扇正常运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连接稳定的电机转子轴与扇叶的连接结构。
2、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电机转子轴与扇叶的连接结构,扇叶包括具备中心孔的本体,且转子轴后端插设在中心孔中,其特征在于,本连接结构包括成型
3、转子轴利用凸条与中心孔内壁紧密接触与扇叶固连,并在锥面和锥孔孔壁配合下,使转子轴侧壁具有向外扩张趋势,以加强凸条与中心孔内壁之间形成的预紧力,使转子轴和扇叶更稳定连接。
4、在上述的电机转子轴与扇叶的连接结构中,上述的条形槽底壁上设有沿转子轴轴向设置的连接孔,连接孔内设有内螺纹,且挤压杆的前端螺接在连接孔中,以方便挤压杆和转子轴安装连接。
5、在上述的电机转子轴与扇叶的连接结构中,挤压杆后端外壁上成型有环形压肩,且环形压肩与挤压杆同轴设置,环形压肩紧压在转子轴后端面上,使挤压杆一次性旋紧到位,进一步方便组装。
6、在上述的电机转子轴与扇叶的连接结构中,挤压杆的后端面上开设有多边形孔,且多边形孔与挤压杆同轴设置,方便使用者借助工具旋紧挤压杆。
7、在上述的电机转子轴与扇叶的连接结构中,连接孔内还固定有橡胶块,且挤压杆的前端面压在橡胶块上。橡胶块利用自身弹性来缓冲转子轴处传递的振动,延缓挤压杆松动速度,使转子轴和扇叶连接更为稳定。
8、在上述的电机转子轴与扇叶的连接结构中,橡胶块通过侧壁与连接孔内壁紧密接触固定在连接孔中,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等优点。
9、在上述的电机转子轴与扇叶的连接结构中,连接孔由同轴设置且相连通的螺纹孔和定位孔组成,且螺纹孔设置在定位孔前侧;挤压杆后端螺接在螺纹孔中,定位孔呈锥形,且定位孔孔径由前向后逐渐变大,橡胶块侧壁上成型有呈锥形且与定位孔匹配的挤压面,且挤压面紧贴在定位孔内壁上,以使橡胶块精准、稳定定位,更好缓冲挤压杆受到的振动。
10、在上述的电机转子轴与扇叶的连接结构中,相邻两凸条通过连接面过渡连接,且连接面的横截面呈内凹的圆弧形,以加强对凸条的支撑强度,加强转子轴和扇叶连接强度和稳定性。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电机转子轴与扇叶的连接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2、1、转子轴利用凸条与中心孔内壁紧密接触与扇叶固连,并在锥面和锥孔孔壁配合下,使转子轴侧壁具有向外扩张趋势,以加强凸条与中心孔内壁之间形成的预紧力,使转子轴和扇叶更稳定连接。
13、2、橡胶块利用自身弹性来缓冲转子轴处传递的振动,延缓挤压杆松动速度,使转子轴和扇叶连接更为稳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电机转子轴与扇叶的连接结构,扇叶包括具备中心孔的本体(1),且转子轴(2)后端插设在中心孔中,其特征在于,本连接结构包括成型在转子轴(2)后端外壁上且沿转子轴(2)周向间隔均布的一圈凸条(2a),凸条(2a)长度沿转子轴(2)轴向延伸,且凸条(2a)紧压在中心孔内壁上;转子轴(2)后端面上开设有锥孔(2b)以及径向贯穿有条形槽(2c),锥孔(2b)和转子轴(2)同轴设置,锥孔(2b)孔径由前向后逐渐变大,且条形槽(2c)将锥孔(2b)分成对称设置的两部分;条形槽(2c)底壁上固定有挤压杆(3),且挤压杆(3)和转子轴(2)两者中轴线共线,挤压杆(3)侧壁上成型有与锥孔(2b)匹配的锥面(3a),且锥面(3a)紧压在锥孔(2b)孔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轴与扇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条形槽(2c)底壁上设有沿转子轴(2)轴向设置的连接孔(2d),连接孔(2d)内设有内螺纹,且挤压杆(3)的前端螺接在连接孔(2d)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转子轴与扇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挤压杆(3)后端外壁上成型有环形压肩(3b),且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转子轴与扇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挤压杆(3)的后端面上开设有多边形孔(3c),且多边形孔(3c)与挤压杆(3)同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轴与扇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孔(2d)内还固定有橡胶块(4),且挤压杆(3)的前端面压在橡胶块(4)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转子轴与扇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橡胶块(4)通过侧壁与连接孔(2d)内壁紧密接触固定在连接孔(2d)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转子轴与扇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孔(2d)由同轴设置且相连通的螺纹孔(2d1)和定位孔(2d2)组成,且螺纹孔(2d1)设置在定位孔(2d2)后侧;挤压杆(3)前端螺接在螺纹孔(2d1)中,定位孔(2d2)呈锥形,且定位孔(2d2)孔径由前向后逐渐变大,橡胶块(4)侧壁上成型有呈锥形且与定位孔(2d2)匹配的挤压面(4a),且挤压面(4a)紧贴在定位孔(2d2)内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轴与扇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凸条(2a)通过连接面(2e)过渡连接,且连接面(2e)的横截面呈内凹的圆弧形。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机转子轴与扇叶的连接结构,扇叶包括具备中心孔的本体(1),且转子轴(2)后端插设在中心孔中,其特征在于,本连接结构包括成型在转子轴(2)后端外壁上且沿转子轴(2)周向间隔均布的一圈凸条(2a),凸条(2a)长度沿转子轴(2)轴向延伸,且凸条(2a)紧压在中心孔内壁上;转子轴(2)后端面上开设有锥孔(2b)以及径向贯穿有条形槽(2c),锥孔(2b)和转子轴(2)同轴设置,锥孔(2b)孔径由前向后逐渐变大,且条形槽(2c)将锥孔(2b)分成对称设置的两部分;条形槽(2c)底壁上固定有挤压杆(3),且挤压杆(3)和转子轴(2)两者中轴线共线,挤压杆(3)侧壁上成型有与锥孔(2b)匹配的锥面(3a),且锥面(3a)紧压在锥孔(2b)孔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轴与扇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条形槽(2c)底壁上设有沿转子轴(2)轴向设置的连接孔(2d),连接孔(2d)内设有内螺纹,且挤压杆(3)的前端螺接在连接孔(2d)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转子轴与扇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挤压杆(3)后端外壁上成型有环形压肩(3b),且环形压肩(3b)与挤压杆(3)同轴设置,环形压肩(3b)紧压在转子轴(2)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二巍,李庆春,李伟伟,刘兆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拓速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