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空心楼盖,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密肋梁空心楼盖。
技术介绍
在目前的建筑空心楼盖中,钢筋混凝土密肋梁、扁梁、周边圈梁(框架梁或锁口梁)、空心楼盖的上板均是现场浇筑,空心楼盖的下板现场浇筑或预制。在目前技术条件下,空心楼盖形成空腔的工艺复杂,现场混凝土浇筑量大,上下板的厚度难以保证,厚度不足存有安全隐患,厚度过大不但浪费了材料也加大了自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薄壁箱、竹芯、芯模、蜂巢芯形成空心楼盖时带来的模具上浮、上下板厚不一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密肋梁空心楼盖。 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为新型密肋梁空心楼盖,它包括扁梁、周边框架梁、预制空腔构件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密肋梁,所述的预制空腔构件包括顶板、底板和侧板,侧板两端分别连接顶板和底板;预制空腔构件与预制空腔构件之间的间隙设置钢筋,浇注砼后形成密肋梁;所述的楼盖的上面是由密肋梁的上面和顶板的上面形成的,楼盖的下面是由密肋梁的下面和底板的下面形成的。 所述的密肋梁同一方向平行排列,两向相互垂直交叉排列。 所述的密肋梁两端分别与扁梁和周边框架梁连接。 所述的楼盖厚度为250至1500mm ; ...
【技术保护点】
新型密肋梁空心楼盖,它包括扁梁(8)、周边框架梁(9)、预制空腔构件(1)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密肋梁(2),所述的预制空腔构件(1)包括顶板(3)、底板(4)和侧板(5),侧板(5)两端分别连接顶板(3)和底板(4);预制空腔构件与预制空腔构件之间的间隙设置钢筋,浇注砼后形成密肋梁(2);其特征是:所述的楼盖的上面是由密肋梁(2)的上面和顶板(3)的上面形成的,楼盖的下面是由密肋梁(2)的下面和底板(4)的下面形成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郎佃富,
申请(专利权)人:郎佃富,宋振国,尹艳霞,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