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电池用立体液冷散热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10899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26 09:5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储能电池用立体液冷散热组件,电池散热领域,该散热组件自上而下分别是上储层、上换热层、附接换热组件,下换热层、下储层,其中:所述上换热层与下换热层间隔配合形成一个用于安放电池的夹层安装位,附接换热组件将夹层安装位分隔成若干个换热隔位;所述上换热层具有一个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上换热层与附接换热组件连接配合,内设有连接第一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和第一换热流道;第一进液口与外部的液冷循环装置的出液口相接。该液冷散热组件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储能电池的热管理能力,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还能在极端条件下为电池系统提供额外的安全保障,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及其带来的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池散热领域,特别是一种储能电池用立体液冷散热组件


技术介绍

1、目前,随着储能电池技术在电力系统、可再生能源领域,以及电动汽车等多个高增长市场中的广泛应用,如何有效地管理电池的热量已成为一个关键且迫在眉睫的挑战。电池的温度控制不仅直接影响到其性能和效率,还对电池的安全性和寿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设计和开发储能电池系统时,如何有效、均匀地散热,以及如何在极端情况下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是技术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

2、在现有技术中,散热组件通常采用的是平面换热的方式。具体而言,这些散热组件主要是通过在电池的底面或侧面安装散热器来实现热量的交换和传递。这些散热器通常包括贴附在电池表面的金属板或导热垫片,通过冷却液或空气的流动带走电池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在典型的设计中,散热器直接与电池底部或侧面接触,这种接触通常是通过热界面材料(如导热硅脂)来优化导热性能,以确保尽可能多的热量能够从电池内部传递至散热器。然而,这种平面换热方式存在显著的局限性。

3、首先,由于散热器的换热面积有限,通常只覆盖电池的底部或某一侧面,导致整个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能电池用立体液冷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散热组件自上而下分别是上储层、上换热层、附接换热组件,下换热层、下储层,其中,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储能电池用立体液冷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分流线中相邻的分流道单元排相互连通。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储能电池用立体液冷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分流线中,每排分流道单元排与至少一排支流道单元排连接配合。

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储能电池用立体液冷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支流线中,相邻的支流道单元排相互连通。

5.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储能电池用立体液冷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接口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电池用立体液冷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散热组件自上而下分别是上储层、上换热层、附接换热组件,下换热层、下储层,其中,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储能电池用立体液冷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分流线中相邻的分流道单元排相互连通。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储能电池用立体液冷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分流线中,每排分流道单元排与至少一排支流道单元排连接配合。

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储能电池用立体液冷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支流线中,相邻的支流道单元排相互连通。

5.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储能电池用立体液冷散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荣马欢刘再华
申请(专利权)人:祥鑫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