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极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10643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偶极天线,包括一基板、位于基板上表面的第一上辐射部与第二上辐射部、以及位于基板下表面的第一下辐射部与第二下辐射部。第一上及下辐射部相互对称且沿着第一极化方向延伸。第二上及下辐射部相互对称且沿着第二极化方向延伸。第一上及下辐射部、第二上及下辐射部分别排列成一矩阵。排列于同一列中的辐射单元是以串行方式电性连接馈入端口。而排列于不同列中的辐射单元是以并联方式电性连接馈入端口。每一列的辐射单元可交错的被排列,可以在有限的面积内容置较多的辐射单元,以有效的提高天线增益。(*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天线,特别涉及一种偶极天线
技术介绍
通讯系统使人类可以无远弗届的传递以及交换讯息。在通讯系统中,无线通讯系 统因为能摆脱线路的羁绊,因此在使用上具有绝佳的便利性。 无线通讯系统一般具有天线,以经由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发送信号以及接收以电 磁波的形式传送来的信号。 偶极天线具有体积小、可弯曲且可结合其它组件与电路的优点。因此,在各种天线 中,偶极天线已成为普遍使用的天线种类。 一般来说,偶极天线包含有基板、馈入端口、辐射 单元以及连接线。馈入端口 、辐射单元以及连接线形成于基板上,且馈入端口经由连接线连 接至辐射单元。信号可经由馈入端口从外部电路输入至偶极天线,并且输入的信号可经由 连接线传递至辐射单元。然后,再由辐射单元以电磁波的形式将信号发射出偶极天线。 —般来说,当偶极天线具有愈多的辐射单元,偶极天线的增益越高。然而,目前的 无线通讯系统,特别是应用在可携式电子装置上的无线通讯系统,皆朝向轻薄短小的趋势 进行设计。天线基板的面积也需要配合系统的体积而縮小。因此,于有限的面积上所能配 置的辐射单元的数量也受到了相当大的限制。也就是说,小尺寸的偶极天线增益难以提高。 另一方面,为了提高无线通讯系统的传输效率或是传输质量,无线通讯系统会应 用多输入/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0utput,MIM0)的技术。于多输入/输出的技 术上,单一偶极天线需要能收发多个信号。而此些信号之间容易互相干扰,进而降低天线的 效能。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偶极天线,用以有效的排列辐射单元,以增 加天线增益。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具有一上表面以及一下表面; —第一馈入端口,该第一馈入端口贯穿该基板; —第二馈入端口,该第二馈入端口贯穿该基板; 多个第一辐射单元,每一该第一辐射单元包括一第一上辐射部以及一第一下辐射部,该第一上辐射部位于该上表面,该第一下辐射部位于该下表面,每一该第一辐射单元的该第一上辐射部和该第一下辐射部相互对称且沿着一第一极化方向延伸; 多个第二辐射单元,每一该第二辐射单元包括一第二上辐射部以及一第二下辐射部,该第二上辐射部位于该上表面,该第二下辐射部位于该下表面,每一该第二辐射单元的该第二上辐射部和该第二下辐射部相互对称且沿着一第二极化方向延伸; —第一连接线,位于该上表面,连接在该第一馈入端口与该第一上辐射部之间; —第二连接线,位于该上表面,连接在该第二馈入端口与该第二上辐射部之间; —第三连接线,位于该下表面,与该第一连接线重叠,连接在该第一馈入端口与该 第一下辐射部之间;以及 —第四连接线,位于该下表面,与该第二连接线重叠,连接在该第二馈入端口与该 第二下辐射部之间。 上述的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极化方向以及该第二极化方向为互相垂直。 上述的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第一辐射单元为排列成一第一矩阵,且该多 个第二辐射单元为排列成一第二矩阵,其中该第一矩阵中每一列的该第一辐射单元与该第 二矩阵中每一列的该第二辐射单元为交错排列。 上述的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连接至相邻的该列第一辐射单元和该列第二辐射 单元的该第一连接线和该第二连接线同时位于所连接的相邻的该列第一辐射单元和该列 第二辐射单元之间。 上述的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于该第一矩阵中位于同一列上的该第一上辐射部 是以串行方式电性连接至该第一馈入端口,于该第一矩阵中位于同一列上的该第一下辐射 部是以串行方式电性连接至该第一馈入端口,于该第二矩阵中位于同一列上的该第二上辐 射部是以串行方式电性连接至该第二馈入端口,于该第二矩阵中位于同一列上的该第二下 辐射部是以串行方式电性连接至该第二馈入端口。 上述的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于该第一矩阵中位于同一行上的该第一上辐射部 是以并联方式电性连接至该第一馈入端口,于该第一矩阵中位于同一行上的该第一下辐射 部是以并联方式电性连接至该第一馈入端口,于该第二矩阵中位于同一列上的该第二上辐 射部是以并联方式电性连接至该第二馈入端口,于该第二矩阵中位于同一列上的该第二下 辐射部是以并联方式电性连接至该第二馈入端口 。 上述的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每一该第一上辐射部、每一该第一下辐射部、每一 该第二上辐射部以及每一该第二下辐射部的形状为一多边形。 上述的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底板以及多个支撑件,该多个支撑件位于 该底板以及该基板的该下表面之间。 上述的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该底板为一金属底板。 上述的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接地端口位于该基板上的一角落,该第一接地端口电性连接该第一连接线 以及该第三连接线;以及 —第二接地端口位于该基板上的一角落,该第二接地端口电性连接该第二连接线 以及该第四连接线。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另提出一种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具有一上表面以及一下表面; 多个辐射单元,每一该辐射单元包括一上辐射部以及一下辐射部,该上辐射部位 于该上表面,该下辐射部位于该下表面,该多个辐射单元排列成一列; —馈入端口,该馈入端口贯穿该基板,位于该多个辐射单元排列成的该列的一丄山顺; —上连接线,位于该上表面,将该馈入端口连接至各该上辐射部;以及 —下连接线,位于该上表面,将该馈入端口连接至各该下辐射部,其中该上连接线 与该下连接线为重叠。 上述的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该上连接线具有一第一线段、一第二线段、多个第 三线段、一第一接点以及多个第二接点,该第一接点以及该多个第二接点位于该第二线段, 该第一线段连接于该第一接点以及该馈入端口 ,该多个第三线段的其中之一 以一对一方式 连接至该多个第二接点的其中之一,其中该第二线段沿着该多个辐射单元的排列方向沿 伸。 上述的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该下连接线具有一第一线段、一第二线段、多个第 三线段、一第一接点以及多个第二接点,该第一接点以及该多个第二接点位于该第二线段, 该第一线段连接于该第一接点以及该馈入端口 ,该多个第三线段的其中之一 以一对一方式 连接至该多个第二接点的其中之一,其中该第二线段沿着该多个辐射单元的排列方向沿 伸。 上述的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每一该辐射单元的该上辐射部和该下辐射部相互 对称且以相反方向延伸。 本技术的功效在于,根据本技术所提出的偶极天线中,不同极化方向的 辐射单元以纵列交错的方式配置,因此可以在有限的基板的面积内容置较多的辐射单元, 以提高天线增益。另一方面,排列于同一列上的辐射单元为串行结构,可减少所需要连接线 的线段长度,进而减低连接线的传输耗损。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 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A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正面示意图 图1B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背面示意图 图1C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 图2A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正面示意图 图2B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背面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A、图4B、图4C、图4D以及图4E分别为信号 入时,本技术的偶极天线操作于5100MHz、5300MHz、 水平场形图; 图5A、图5B、图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板,具有一上表面以及一下表面;  一第一馈入端口,该第一馈入端口贯穿该基板;  一第二馈入端口,该第二馈入端口贯穿该基板;  多个第一辐射单元,每一该第一辐射单元包括一第一上辐射部以及一第一下辐射部,该第一上辐射部位于该上表面,该第一下辐射部位于该下表面,每一该第一辐射单元的该第一上辐射部和该第一下辐射部相互对称且沿着一第一极化方向延伸;  多个第二辐射单元,每一该第二辐射单元包括一第二上辐射部以及一第二下辐射部,该第二上辐射部位于该上表面,该第二下辐射部位于该下表面,每一该第二辐射单元的该第二上辐射部和该第二下辐射部相互对称且沿着一第二极化方向延伸;  一第一连接线,位于该上表面,连接在该第一馈入端口与该第一上辐射部之间;  一第二连接线,位于该上表面,连接在该第二馈入端口与该第二上辐射部之间;  一第三连接线,位于该下表面,与该第一连接线重叠,连接在该第一馈入端口与该第一下辐射部之间;以及  一第四连接线,位于该下表面,与该第二连接线重叠,连接在该第二馈入端口与该第二下辐射部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耿弘
申请(专利权)人:寰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