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10448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26 09:4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目视系统,包括镜筒以及装配于镜筒内的间隔元件组和光学元件组。光学元件组沿着光轴从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反射式偏光元件、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部分反射元件、第二四分之一波片、偏振片以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间隔元件组包括置于第二透镜的第二侧面且与第二透镜的第二侧面接触的第二间隔元件。其中,第二透镜的第二侧面至第三透镜的第一侧面的轴上距离T23与第二间隔元件沿光轴方向的最大厚度CP2满足:1.0<T23/CP2<1.25;第二间隔元件的第一侧面的内径d2s、第二间隔元件的第一侧面的外径D2s与反射式偏光元件、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和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fz1满足:0.05<(d2s+D2s)/fz1<0.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光学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目视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元宇宙概念的提出,人机交互的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迎来了第二次发展的契机。目视系统作为人机交互的重要入口,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早期的目视系统主要采用非球面透镜或菲涅尔透镜,其本体长度较长,佩戴时用户的重心靠前,从而影响用户的体验感。

2、折反式光学系统是目视系统自身的重大创新,其为虚拟现实设备或增强现实设备的整机设计预留空间,已经成为研发的主流趋势。折反式光学系统通过光路折转来缩短目视系统的本体长度,从而使得虚拟现实设备或增强现实设备的重心后移,提升用户的体验感。然而,现有的折反式光学系统通常采用两片透镜,这会导致折反式光学系统的画面比较模糊,成像质量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目视系统,该目视系统包括镜筒以及装配于镜筒内的间隔元件组和光学元件组。光学元件组沿着光轴从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反射式偏光元件、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部分反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目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目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的第一侧端面的内径d0s、所述镜筒的第一侧端面的外径D0s与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满足:1.25<(d0s+D0s)/f1<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目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视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与所述镜筒的第一侧端面和所述镜筒的第二侧端面沿所述光轴的距离L满足:1.35<f/L<1.5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目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间隔元件的第二侧面的外径D2m与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满足:-0.3<D2...

【技术特征摘要】

1.目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目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的第一侧端面的内径d0s、所述镜筒的第一侧端面的外径d0s与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满足:1.25<(d0s+d0s)/f1<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目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视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与所述镜筒的第一侧端面和所述镜筒的第二侧端面沿所述光轴的距离l满足:1.35<f/l<1.5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目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间隔元件的第二侧面的外径d2m与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满足:-0.3<d2m/f3<-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目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的第二侧端面的内径d0m与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所述偏振片和所述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fz2满足:0.1<d0m/fz2<0.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目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所述第二间隔元件的第二侧面的内径d2m满足:-3.1<r5/d2m<-1.8。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目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元件组还包括置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第二侧面且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第二侧面接触的第一间隔元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目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元件组还包括置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第二侧面且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第二侧面接触的第一间隔元件以及置于所述第三透镜的第二侧面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步康刘欢游金兴张晓彬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