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伏连接器,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弹性缓冲结构的光伏组件汇流片组件。
技术介绍
1、汇流条,又称为层压汇流条,是一种多层层压结构的功率模块电连接部件,可以连接多个电路的电力分配处。具有可重复电气性能、低感抗、抗干扰、可靠性好、节省空间、装配简洁快捷等特点。采用汇流条式的结构可以大幅减少线缆连接的数量,解决电子系统高密度布局的难题。目前,汇流条作为功率转换装置部件,广泛应用于航空电力系统、通讯基站、军工、交通运输系统、能源等领域。
2、汇流片应用于光伏接线盒内时,如图1所示多个汇流片等距并列布设在光伏接线盒内部,两端均为连接端,一端与外部电池组连接,另一端通过线缆与连接器连接,相邻两个汇流片之间还焊接有二极管,汇流片通电工作时会产生热量,受热胀冷缩产生形变量,因现有的汇流片一般被预制成条或片状结构,本身结构较为固定,不具备弹性形变量,不能根据热胀冷缩产生相应的形变,因而在受热产生热胀冷缩的形变量时,会因形变量降低二极管与汇流片连接处的焊点牢固性,导致脱焊的现象的发生,使得光伏组件与汇流条之间出现虚接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弹性缓冲结构的光伏组件汇流片组件,减少脱焊和虚接风险,使得汇流片连接处的焊点更加稳定可靠。
2、根据本技术目的的第一方面的具有弹性缓冲结构的光伏组件汇流片组件,所述汇流片安装在光伏接线盒内部,所述汇流片包括:
3、第一连接端,位于所述汇流片的一端,安装在光伏接线盒靠近连线孔的
4、第二连接端,位于所述汇流片的另一端,安装在光伏接线盒靠近连接器的一端,用于连接外部连接器;
5、主体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所述主体部被设置为能缓冲所述汇流片弹性形变的弹性连接结构;
6、其中,所述主体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弹性部、第二弹性部和主体连接部,所述第一弹性部和所述第二弹性部以所述主体连接部为中心呈轴对称分布,所述第一弹性部和所述第二弹性部上均开设有连接孔,以便将二极管引脚固定在所述汇流片上。
7、作为可选的示例,所述第一弹性部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所述第一弹片和所述第二弹片以所述第一连接部为中心呈轴对称分布,所述第一弹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二弹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主体连接部连接。
8、作为可选的示例,所述第二弹性部包括第二连接部、第三弹片和第四弹片,所述第三弹片和所述第四弹片以所述第二连接部为中心呈轴对称分布,所述第三弹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四弹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主体连接部连接。
9、作为可选的示例,所述第一弹片、所述第二弹片、所述第三弹片以及所述第四弹片均为“l”型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以及所述主体连接部均为方形结构。
10、作为可选的示例,所述第一弹性部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所述第一弹片和所述第二弹片以所述第一连接部为中心呈轴对称分布,所述第一弹片与所述第二弹片均为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主体连接部连接。
11、作为可选的示例,所述第二弹性部包括第二连接部、第三弹片和第四弹片,所述第三弹片和所述第四弹片以所述第二连接部为中心呈轴对称分布,所述第三弹片与所述第四弹片均为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主体连接部连接。
12、作为可选的示例,所述第一弹片、所述第二弹片、所述第三弹片以及所述第四弹片均为“l”型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为“山”字型结构,所述主体连接部为“工”字型结构。
13、作为可选的示例,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中间位置处均设置有缓冲部,所述缓冲部被设置成凸出所述第一连接部或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表面的凸起结构。
14、作为可选的示例,所述缓冲部包括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凸起包括至少一个。
15、作为可选的示例,所述缓冲部包括锯齿状凸起,所述锯齿状凸起包括至少一个。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17、1、本技术将汇流片的主体部分设为弹性连接结构,弹性连接结构由第一缓冲部、第二缓冲部以及连接第一缓冲部、第二缓冲部的主体连接部组成,第一缓冲部和第二缓冲部的结构相同,均包括连接部以及绕连接部呈中心轴对称分布的“l”型弹片,弹片与连接部之间具有形变间隙,连接孔开设于连接部上,如此,二极管的引线通过连接孔焊接在汇流片上时,当汇流片因热胀冷缩产生形变量时,弹性连接结构起到缓冲热胀冷缩引起的形变量,减少脱焊和虚接风险,使二极管与汇流片连接处的焊点更加稳定可靠。
18、2、另外,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的中间位置处均设有缓冲部,缓冲部被设置成弧形结构,具有弹性形变量,可吸收温度变化时的汇流片热胀冷缩所引起的形变量,以避免该形变量对汇流片连接端的影响,使汇流片连接端的固定更加稳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弹性缓冲结构的光伏组件汇流片组件,所述汇流片安装在光伏接线盒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片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弹性缓冲结构的光伏组件汇流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31)包括第一连接部(311)、第一弹片(312)和第二弹片(313),所述第一弹片(312)和所述第二弹片(313)以所述第一连接部(311)为中心呈轴对称分布,所述第一弹片(31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2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311)连接,所述第二弹片(31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31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主体连接部(3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弹性缓冲结构的光伏组件汇流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部(32)包括第二连接部(321)、第三弹片(322)和第四弹片(323),所述第三弹片(322)和所述第四弹片(323)以所述第二连接部(321)为中心呈轴对称分布,所述第三弹片(32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1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21)连接,所述第四弹片(32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21)连接,另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弹性缓冲结构的光伏组件汇流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片(312)、所述第二弹片(313)、所述第三弹片(322)以及所述第四弹片(323)均为“L”型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311)、所述第二连接部(321)以及所述主体连接部(33)均为方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弹性缓冲结构的光伏组件汇流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31)包括第一连接部(311)、第一弹片(312)和第二弹片(313),所述第一弹片(312)和所述第二弹片(313)以所述第一连接部(311)为中心呈轴对称分布,所述第一弹片(312)与所述第二弹片(313)均为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31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主体连接部(33)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弹性缓冲结构的光伏组件汇流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部(32)包括第二连接部(321)、第三弹片(322)和第四弹片(323),所述第三弹片(322)和所述第四弹片(323)以所述第二连接部(321)为中心呈轴对称分布,所述第三弹片(322)与所述第四弹片(323)均为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2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主体连接部(33)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弹性缓冲结构的光伏组件汇流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片(312)、所述第二弹片(313)、所述第三弹片(322)以及所述第四弹片(323)均为“L”型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31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21)均为“山”字型结构,所述主体连接部(33)为“工”字型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弹性缓冲结构的光伏组件汇流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10)与所述第二连接端(20)的中间位置处均设置有缓冲部(40),所述缓冲部(40)被设置成凸出所述第一连接端(10)或所述第二连接端(20)上表面的凸起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弹性缓冲结构的光伏组件汇流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40)包括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凸起包括至少一个。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弹性缓冲结构的光伏组件汇流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40)包括锯齿状凸起,所述锯齿状凸起包括至少一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弹性缓冲结构的光伏组件汇流片组件,所述汇流片安装在光伏接线盒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片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弹性缓冲结构的光伏组件汇流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31)包括第一连接部(311)、第一弹片(312)和第二弹片(313),所述第一弹片(312)和所述第二弹片(313)以所述第一连接部(311)为中心呈轴对称分布,所述第一弹片(31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2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311)连接,所述第二弹片(31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31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主体连接部(3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弹性缓冲结构的光伏组件汇流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部(32)包括第二连接部(321)、第三弹片(322)和第四弹片(323),所述第三弹片(322)和所述第四弹片(323)以所述第二连接部(321)为中心呈轴对称分布,所述第三弹片(32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1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21)连接,所述第四弹片(32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2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主体连接部(3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弹性缓冲结构的光伏组件汇流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片(312)、所述第二弹片(313)、所述第三弹片(322)以及所述第四弹片(323)均为“l”型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311)、所述第二连接部(321)以及所述主体连接部(33)均为方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弹性缓冲结构的光伏组件汇流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31)包括第一连接部(311)、第一弹片(312)和第二弹片(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轶,时昌宝,朱宇辰,
申请(专利权)人:国能龙源环保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