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充电,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电源系统及换电柜。
技术介绍
1、随着外卖市场的蓬勃发展以及共享电单车的普及,人们对电池换电柜的需求正在急剧增长;并且,随着电池标准的统一化,面向居民用户的电池换电柜市场也开始起步。
2、换电柜一般放置于室外,在某些市电不稳定的地方容易造成换电柜频繁重启,利用率不高。特别在某些地区与季节,停电现象比较普遍,突然断电会对换电柜造成损坏,因此,要求在停电的时候,除了不能对电池充电,能短时间维持其它供电,以便在停电的时候还能进行换电操作,比如屏幕操控,仓门开启,系统主控和仓控的供电等操作,当市电恢复的时候又能切换回正常充电工作状态。
3、目前常用的方式是设置不间断电源(ups)或者储能电池,在市电正常时给储能电池充满电,停电时用不间断电源(ups)或者储能电池给系统供电。然而,此种方式需要额外设置不间断电源(ups)或者储能电池以及为储能电池充电的电源,提高了系统的复杂度与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电源系统及换电柜,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功率因数校正单元、第一直流直流变换单元、第二直流直流变换单元、开关单元与第三直流直流变换单元,所述功率因数校正单元的第一端连接交流电,所述功率因数校正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直流直流变换单元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直流直流变换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直流直流变换单元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直流直流变换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连接多个电池格口,所述第一直流直流变换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直流直流变换单元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直流直流变换单元的第二端输出供电电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功率因数校正单元、第一直流直流变换单元、第二直流直流变换单元、开关单元与第三直流直流变换单元,所述功率因数校正单元的第一端连接交流电,所述功率因数校正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直流直流变换单元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直流直流变换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直流直流变换单元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直流直流变换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连接多个电池格口,所述第一直流直流变换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直流直流变换单元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直流直流变换单元的第二端输出供电电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直流直流变换单元包括n个直流直流变换模块,所述开关单元包括n个开关,其中,n为整数;每个所述直流直流变换模块的第一端并联为所述第二直流直流变换单元的第一端,每个所述直流直流变换模块第二端的正极分别经过一个开关对应连接一个电池格口的正极,每个所述直流直流变换模块第二端的负极分别连接一个电池格口的负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因数校正单元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一开关、第二开关与第一电容,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交流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与交流电的第二端,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一开关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开关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二开关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开关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源极,所述第一电容的两端输出第一直流电。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流直流变换单元包括第三开关、第四开关、第五开关、第六开关、第七开关、第八开关、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三电感、第一变压器与第二变压器,所述第三开关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直流电的正极,所述第三开关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的漏极,所述第四开关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直流电的负极,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的漏极,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的源极,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世杰,程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翌工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