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在隧道内射流风机尾部的消声结构及变频消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08163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26 0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在隧道内射流风机尾部的消声结构及变频消声方法,该消声结构基于亥姆霍兹共振吸声原理,能够吸收射流风机产生的大部分中低频噪声;所述的自动消声结构包括通风吸声结构和智能调频系统;通过通风吸声结构中的风机壳和风扇叶达到射流风机通风且吸声的效果;通过智能调频系统可以实时检测射流风机的噪声并提取噪声主频值,根据提取到的噪声主频值驱动步进电机旋转,再由带传动实现同步控制,从而形成并联的且对应不同入射口径大小的共振吸声腔;该发明专利技术相较于现有的射流风机消声结构,不仅弥补了传统射流风机消声器在中低频段吸声效果不佳的缺点,实现了在中低频段可自主调频降噪的功能,而且对通风量影响较小,为隧道内射流风机噪声的降噪提供了新的方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设备降噪,通风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可以根据隧道内射流风机的噪声而主动改变自身物理结构从而改变自身共振频率的消声结构,具体是一种用在隧道内射流风机尾部的消声结构及变频消声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隧道建设规模不断增大。隧道为半封闭结构,车辆和射流风机的噪声在其内部经过反射和叠加,噪声值显著增加。研究表明,隧道内噪声平均高于隧道外8.6db(a),大部分城市隧道内噪声值在等效连续声级80~90db(a)。隧道内的噪声主要为中低频噪声,车辆噪声主要集中在1000~2000hz,多采用铺设降噪路面,或在边墙、拱顶铺设吸声材料的办法达到降噪的目的。射流风机噪声主要集中在250~2000hz,其降噪方法是在风机前后端安装阻性消声器,即多孔吸声材料外覆多孔护面板的消声结构形式。如果要吸收250hz的噪声,吸声层的厚度达340mm,这势必会造成结构厚重,在有限的隧道空间里这种设计是不现实的。所以对射流风机低频噪声的处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射流风机的噪声以空气动力噪声为主,其他诸如机械噪声,电磁噪声等不会对总噪声产生更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在隧道内射流风机尾部的消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吸声结构,智能调频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在隧道内射流风机尾部的消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调频系统还包括信号发射器和信号接收器;所述信号发射器与噪声检测仪连接,所述信号接收器与电机控制器连接;所述信号发射器用于发射噪声检测仪提取到的噪声主频数字信号,所述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该数字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在隧道内射流风机尾部的消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和内筒长度相等;所述固定叶片和转动叶片的厚度相同,横截面积相同且均为扇形共振腔横截面积的一半;所述固定叶片到内筒前端面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在隧道内射流风机尾部的消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吸声结构,智能调频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在隧道内射流风机尾部的消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调频系统还包括信号发射器和信号接收器;所述信号发射器与噪声检测仪连接,所述信号接收器与电机控制器连接;所述信号发射器用于发射噪声检测仪提取到的噪声主频数字信号,所述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该数字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在隧道内射流风机尾部的消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和内筒长度相等;所述固定叶片和转动叶片的厚度相同,横截面积相同且均为扇形共振腔横截面积的一半;所述固定叶片到内筒前端面的距离等于一个转动叶片的厚度;所述转动叶片的前端面与内筒前端面在同一平面上,圆形面板的后端面与内筒后端面平齐;所述内外筒之间长方形隔板长度等于内外筒的长,所述内筒里长方形隔板长度等于内外筒的长减去转动叶片的厚度;所述轴孔基座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卯哲语吴晓莉周玉立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