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辊薄带工艺的辊缝浮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07801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26 0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辊薄带工艺的辊缝浮动方法,在制备过程中,控制两辊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以使辊缝仅产生能够起到稳定工艺进程和\或提升坯体质量的作用的浮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技术方案与传统技术相比:对于两相区较窄的材料,能够促使Kiss角形成,利用Kiss角阻碍熔池中的压力与出熔池的坯体芯部未凝固区域相连通,避免“脊”和“蛇蛋”等缺陷;对于两相区较宽的材料,能增大熔池压力,抑制Kiss角的快速发展,降低长程剪切变稀界面崩溃时的熔池压力峰值,防止侧封板漏液、侧封板损坏、卡带、断带等多样化的工艺稳定性问题,也能降低裂纹、褶皱、边部波浪等质量问题出现的几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双辊薄带工艺,具体涉及一种双辊薄带工艺的辊缝浮动方法


技术介绍

1、双辊薄带工艺由英国冶金学家bessemer在1850年前后提出,可参考文献:《onmanufacture of continuous sheets of malleable iron and steel direct fromfluid metal》(journal of metals,1965);《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fluid flow,heat transfer,and solidification during the twin-roll continuous casting ofsteel and aluminum》(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b,2016,p740-748)。

2、双辊薄带铸机也称为双辊铸机、双辊连铸机、双辊铸轧机、双辊薄带机、双辊铸挤轧机等;双辊薄带铸机所制备的坯体并不一定是薄带,“薄带”仅是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文件所涉及和归属的
(以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辊薄带工艺的辊缝控制方法,辊系设置于双辊薄带铸机上,所述辊系包括相对设置的用于制备坯体的第一辊体和第二辊体,所述第一辊体的辊轴称为第一辊轴,所述第二辊体的辊轴称为第二辊轴;所述第一辊轴和所述第二辊轴所在的平面称为所述辊系的摆放平面;所述第一辊体和所述第二辊体间的最小距离处称为辊缝;所述辊缝的中点称为Nip点;所述Nip点处的所述坯体的移动速度称为制备速度;所述第一辊体和所述第二辊体之间的相对运动引起的所述Nip点的移动速度称为所述Nip点的浮动速度;所述第一辊体和或所述第二辊体在所述双辊薄带铸机上可移动的设置,以允许所述辊缝是可调的;所述方法包括步骤,其特征在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辊薄带工艺的辊缝控制方法,辊系设置于双辊薄带铸机上,所述辊系包括相对设置的用于制备坯体的第一辊体和第二辊体,所述第一辊体的辊轴称为第一辊轴,所述第二辊体的辊轴称为第二辊轴;所述第一辊轴和所述第二辊轴所在的平面称为所述辊系的摆放平面;所述第一辊体和所述第二辊体间的最小距离处称为辊缝;所述辊缝的中点称为nip点;所述nip点处的所述坯体的移动速度称为制备速度;所述第一辊体和所述第二辊体之间的相对运动引起的所述nip点的移动速度称为所述nip点的浮动速度;所述第一辊体和或所述第二辊体在所述双辊薄带铸机上可移动的设置,以允许所述辊缝是可调的;所述方法包括步骤,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辊薄带工艺的辊缝浮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次特定运动是连续或者部分连续的发生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辊薄带工艺的辊缝浮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一次所述第一转动发生的过程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时间,所述辊缝的开度是恒定的;和或,在一次所述第二转动发生的过程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时间,所述辊缝的开度是恒定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辊薄带工艺的辊缝浮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一次所述特定运动中,所述第二时间与所述第一时间的比值在0.05至0.95的范围;和或,所述特定运动的发生频率在0.01至10赫兹的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绵广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