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06296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22 14:41
电池系统包含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构成为进行第一控制及第二控制。第一控制包括使全固态电池成为过放电状态。第二控制包括将过放电状态的全固态电池加压。全固态电池依次包含正极层、固体电解质层及负极层。负极层包含硅颗粒。硅颗粒包含包合物II型晶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电池系统


技术介绍

1、日本特开2019-145247公开了固体二次电池的高束缚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1、作为全固态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正在研究硅(si)颗粒。si颗粒具有大的比容量。另一方面,硅颗粒存在充电时的膨胀率非常大的倾向。由于与充放电相伴的体积变化大,所以有可能因充放电的反复而在si颗粒产生破裂(裂纹)。因si颗粒的裂纹,在电极(负极层)内,电接点及离子接点可能局部性地丧失。其结果,可认为电池电阻会增大。以下,“电接点及离子接点”能够统称为“接点”。

2、在全固态电池中,电解质是固体。即,电解质不具有流动性。因而,可认为丧失的接点难以自然地恢复。因此,例如提出了通过将全固态电池加压来使接点恢复(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9-145247)。

3、负极层有时具有反应不均。即,在负极层内,有时会在各si颗粒的充电状态(stateof charge;soc)产生偏差。如前所述,si颗粒存在充电时的膨胀率非常大的倾向。在2个si颗粒之间,可能因soc的微小差而产生大的体积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系统,

5.一种电池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泷光俊中西真二早稻田哲也吉田淳右田翼内田义宏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