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组、弹性支撑件以及电池组用外壳顶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06273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22 14: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池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池组、弹性支撑件以及电池组用外壳顶板。克服现有电池组散热问题以及共享管路组件难以组装的问题。电池组包括多个单体电池、外壳以及弹性支撑件;多个单体电池沿同一方向排布在外壳内;外壳设有共享腔室,该共享腔室与各个单体电池内腔连通;外壳顶板上对应各单体电池的极性端子开设有避让孔;各个单体电池极性端子伸出避让孔;弹性支撑件在单体电池高度方向具有弹性变形能力,设置在外壳底板与各个单体电池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共享腔室无需插接,装配过程较为简单;且各个单体电池的极性端子通过对应避让孔伸出外壳,进行散热;同时,通过增设弹性支撑件,可以使得整个外壳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池组、弹性支撑件以及电池组用外壳顶板


技术介绍

1、目前市场上多通过并联或串联圆柱电池、方形电池、软包电池使其成为电池组。为避免电池组在使用或者运输过程中,因振动、冲击、碰撞等情况,而损坏电池组,影响电池组性能,中国专利cn219457864u公开一种电池组外壳,将整个电池组装配在其内,整个外壳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不仅能够保护电池组,使电池组免受外部环境中冲击、振动、跌落等外部损伤,还能够避免电池组内部发生爆炸时对相邻电池组或外部其它设备产生的安全隐患。

2、但是,将整个电池组装配在外壳内,如果散热不及时,将会造成电池寿命大幅缩短、能量损失加剧,甚至发生自燃起火等安全隐患,因此提高电池组的散热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3、另外,如图1所示,上述电池组的共享管路组件由多段子管路01以及中间连接管02相互间过盈配合直接进行密封插接形成;此时多段子管路01一一设置在单体电池下盖板上,子管路沿单体电池排布方向延伸,且与单体电池下盖板一体挤压成型,并与单体电池下盖板开孔相通。

4、装配时,将子管路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n个单体电池(2)、外壳(1)以及用于支撑单体电池(2)的弹性支撑件(5);其中n大于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外壳底板(12)上设有限位机构,用于限定弹性支撑件(5)在外壳底板(12)上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限位机构为设置在外壳底板(12)上,且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限位柱(6);限位柱(6)高度小于弹性支撑件(5)的最大高度,且限位柱(6)与各个单体电池(2)下盖板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成组单体电池(2)的最大高度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限位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n个单体电池(2)、外壳(1)以及用于支撑单体电池(2)的弹性支撑件(5);其中n大于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外壳底板(12)上设有限位机构,用于限定弹性支撑件(5)在外壳底板(12)上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限位机构为设置在外壳底板(12)上,且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限位柱(6);限位柱(6)高度小于弹性支撑件(5)的最大高度,且限位柱(6)与各个单体电池(2)下盖板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成组单体电池(2)的最大高度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限位柱(6)为两个,分别靠近外壳底板(12)两个长边沿设置;将限位柱(6)、外壳底板(12)以及外壳(1)侧板之间形成的空间作为弹性支撑件(5)安装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共享腔室为电解液共享腔室(3);电解液共享腔室(3)为位于外壳底板(12)的液体通道,电解液共享腔室(3)与各个单体电池(2)内腔电解液区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共享腔室为气体共享腔室(4);气体共享腔室(4)为位于外壳顶板(11)的气体通道,气体通道与各个单体电池(2)内腔气体区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强健雷政军陈孟奇
申请(专利权)人:双澳储能科技西安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