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建波专利>正文

可更换鞋底鞋面的组合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05081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更换鞋底鞋面的组合鞋,包括鞋底部分、鞋面部分及包裹条;鞋底部分包括鞋底上层、鞋底中间层及鞋底底层,由上至下层叠布置,并彼此通过卡扣机构固定连接;鞋面部分设置有连接机构,该连接机构以夹设的方式固定在鞋底上层与鞋底中间层之间;包裹条由侧边包围鞋底部分和鞋面部分的结合部,形成一个闭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拆装灵活,当其中某个部分损坏时可以方便地更换,而且易于清洁。此外,由于各部分更换灵活,可以搭配出各种不同样式,大大节省买鞋的费用。(*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日常生活用品,具体涉及可更换鞋底鞋面的组合鞋
技术介绍
现有的休闲鞋、拖鞋或凉鞋等,鞋底鞋面不能拆分,其缺陷在于①利用率低,如果 某只鞋的鞋底或鞋面其中一个坏了,整双鞋就报废了 ;②在一些特别场合,例如宾馆中,提 供一次性拖鞋太浪费,提供普通拖鞋又不卫生,容易传染疾病。如果鞋底鞋面可以拆分组合 的话,就可以解决上述缺陷,同时还可以搭配出不同色彩、款式,尤其对于凉鞋来说,比单买 不同款式的几双要合算很多。所以,开发可更换鞋底鞋面的组合鞋是有必要的,也是有市场 前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更换鞋底鞋面的组合鞋,便于局部更换,便于清 洁,能搭配出不同色彩及款式。上述目的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可更换鞋底鞋面的组合鞋,其特征在于包括鞋底部分、鞋面部分及包裹条; 鞋底部分包括鞋底上层、鞋底中间层及鞋底底层,由上至下层叠布置,并彼此通过卡扣机构 固定连接;鞋面部分设置有连接机构,该连接机构以夹设的方式固定在鞋底上层与鞋底中 间层之间;包裹条由侧边包围鞋底部分和鞋面部分的结合部,形成一个闭环。所述鞋面部分包括脚面层及鞋皮面,脚面层和鞋皮面可以为固定连接的一体,设 置一组连接机构;脚面层和鞋皮面也可以是独立个体,各自设置一组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上开设装配孔,鞋底上层开设有装配槽,鞋底中间层设置有装配块, 鞋底中间层的装配块穿过连接机构上的装配孔卡入鞋底上层的装配槽内。所述卡扣机构包括鞋底上层向下设置的卡块、鞋底底层向上设置的卡块、及鞋底 中间层分别针对鞋底上层及鞋底底层卡块所设置的卡槽。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的组合鞋拆装灵活,当其中某个部分损坏 时可以方便地更换,而且易于清洁。此外,由于各部分更换灵活,可以搭配出各种不同样式, 例如,鞋底底层可以更换为平底的或高跟的,鞋面部分可以更换不同颜色和款式,这样便可 以满足多种需求,大大节省买鞋的费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脚脚面层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鞋皮面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鞋底上层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鞋底中间层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鞋底底层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包裹条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组装后各层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提供的可更换鞋底鞋面的组合鞋包括鞋面部分、鞋底部分及包裹条,鞋 面部分包括脚脚面层及鞋皮面,鞋底部分包括鞋底上层、鞋底中间层及鞋底底层,下面结合 附图对各部分作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脚面层10包括第一绑带11、第二绑带12、连接带13及后跟带14,连 接带13两头分别连接第一绑带11和第二绑带12的中部,后跟带14连接在第二绑带12上。 其中,第一绑带11两头设置有连接机构115、116,连接机构115、116上分别开设装配孔111 及112,第二绑带12两头设置有连接机构125、126,连接机构125、126上分别开设装配孔 121 及 122。如图2所示,鞋皮面20包括脚垫部25 (图中虚线范围内)及脚垫部25外周设置 的左前连接机构211、右前连接机构213、左中连接机构221、右中连接机构223、前连接机构 23和后连接机构24。左前连接机构211、右前连接机构213、左中连接机构221、右中连接机 构223、前连接机构23和后连接机构24上分别开设装配孔212、214、222、224、231及241。如图3所示,鞋底上层30朝下设置有六个卡块38,左右各三个。鞋底上层30的前 掌部设有装配槽311、312、321、322,脚尖部、后跟部上还开设有卡槽33及34。上述脚面层10、鞋皮面20及鞋底上层30的组装关系如下鞋皮面20的脚垫部25 位于鞋底上层30的上方,脚垫部25外周设置的左前连接机构211、右前连接机构213、左中 连接机构221、右中连接机构223、前连接机构23和后连接机构24包住鞋底上层30并折回, 使得各连接机构上的装配孔212、214、222、224、231及241分别对应位于鞋底上层30上还 开设的卡槽311、312、321、322、33及34处。然后,类似地,将脚面层10第一绑带11两头设 置的连接机构115、116及第二绑带12两头设置的连接机构125、126包住鞋底上层30并折 回,使得装配孔111、112及装配孔121、122分别对应位于鞋底上层30上还开设的卡槽311、 312、321、322 处。如图4所示,鞋底中间层40上分别针对鞋底上层30所设卡块38 (结合图3)开设 卡槽48,同时针对鞋底底层50所设卡块59 (结合图5)开设卡槽49,供十二个,卡槽48和 卡槽49间隔设置。鞋底中间层40的前掌部向上设置装配块411、412、421、422,脚尖部、后 跟部上还开设有卡槽43及44。继脚面层10、鞋皮面20及鞋底上层30组装后,鞋底中间层40的装配如下将鞋底 中间层40前掌部向上设置的装配块411、412、421、422,分别穿过装配孔111、112、121、122, 并分别卡入在鞋底上层30的装配槽311、312、321、322内;同时将鞋底上层30所设六个卡 块38分别卡入鞋底中间层40上对应的六个卡槽48内,从而将鞋面部分的连接机构以夹设 的方式固定在鞋底上层30与鞋底中间层40之间。如图5所示,鞋底底层50向上设置有六个卡块59,左右各三个,且鞋底底层50向 上设置的六个卡块59与鞋底上层30朝下设置的六个卡块38错位并间隔设置,有利于鞋底 中间层40上卡槽的分布,并且达到较佳的受力平衡。鞋底底层50的脚尖部、后跟部上还向 上设置设置有卡块53及54。鞋底底层50与上述已经装好的部分之间的装配关系如下将六个卡块59分别卡 入鞋底中间层40上开设的六个卡块59内;同时,将卡块53卡入鞋底中间层40上的卡槽43 及鞋底上层30的卡槽33内,将卡块54卡入鞋底中间层40上的卡槽44及鞋底上层30的 卡槽34内。如图6所示,包裹条60由弹性材料制成,例如橡胶,包裹条60两端设置有锁扣机 构61、62。组装时,包裹条60由侧边包围上述各部分的结合部,通过扣机构61、62扣合,形 成一个闭环,从而进一步将结合部固定。至此,整只鞋子组装完毕,参见图7所示。拆分时, 其步骤大致为组装时的反过程。上述实施例仅为公开而非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未经创造性劳 动的简单替换应当属于本技术揭露的范围。例如,鞋面部分设置的连接机构个数和分 布、鞋底三层结构彼此间的扣合机构的个数、分布和形式不应当被限制。此外,鞋面部分的 脚面层10和鞋皮面20为固定连接的一体,只通过一组连接机构以夹设的方式固定在鞋底 上层与鞋底中间层之间,如脚面层10直接缝设在鞋皮面20上,不再设置连接机构。权利要求一种可更换鞋底鞋面的组合鞋,其特征在于包括鞋底部分、鞋面部分及包裹条;鞋底部分包括鞋底上层、鞋底中间层及鞋底底层,由上至下层叠布置,并彼此通过卡扣机构固定连接;鞋面部分设置有连接机构,该连接机构以夹设的方式固定在鞋底上层与鞋底中间层之间;包裹条由侧边包围鞋底部分和鞋面部分的结合部,形成一个闭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更换鞋底鞋面的组合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面部分包括 脚面层及鞋皮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更换鞋底鞋面的组合鞋,其特征在于:包括鞋底部分、鞋面部分及包裹条;鞋底部分包括鞋底上层、鞋底中间层及鞋底底层,由上至下层叠布置,并彼此通过卡扣机构固定连接;鞋面部分设置有连接机构,该连接机构以夹设的方式固定在鞋底上层与鞋底中间层之间;包裹条由侧边包围鞋底部分和鞋面部分的结合部,形成一个闭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建新刘琦
申请(专利权)人:罗建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