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脑卒中后偏瘫上肢康复悬吊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04665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22 14:3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脑卒中后偏瘫上肢康复悬吊带,包括基板和肩带,所述肩带从偏瘫肩带侧任一孔依次穿过对侧的肩带孔后从正常肩带侧另一孔再穿过对侧肩带孔回到偏瘫肩带侧,所述肩带在偏瘫肩带前侧和后侧分别延伸有第一承托带和第二承托带,两承托带延伸到腕关节处并在端部固定有魔术贴,两承托带下部固定有弹性布包裹患肢肘部和下臂,所述弹性布内设置有手指固定支具,所述治具手部位于下臂部下端部且向上肢外侧折弯,该方案解决了传统现有肩托带无法上抬支撑肩关节、伸直患肢的问题,达到了预防肩关节半脱位以及抑制上肢肌肉张力过高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康复医疗器械,具体为一种脑卒中后偏瘫上肢康复悬吊带


技术介绍

1、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脑卒中在我国的发病率持续增长,偏瘫肩痛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通常发生在脑卒中后2周-2个月,脑卒中患者肩关节半脱位多数在发病3个月内,主要由周围肌肉张力下降、关节囊松弛等原因造成。目前对于偏瘫肩关节半脱位的预防,主要是使用肩托带屈肘位悬吊患肢,可以减少对肩关节囊的牵拉,但是对于肘关节没有向上的应力,不具有上抬肩关节作用。

2、另外脑卒中患者在运动功能恢复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骼肌张力增高,主要是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后引起的牵张反射亢进所致,表现为患侧上肢屈肌张力增高,下肢伸肌张力增高。上肢屈肌张力过高会导致肘关节难以伸直,甚至会引起肘、腕关节屈曲挛缩畸形。如果在康复训练中,患者屈肘悬吊时间较长,会进一步加重屈肌模式。

3、目前针对脑卒中后偏瘫上肢多使用普通肩关节损伤前臂悬吊带,患肢肘关节长期保持屈曲状态,容易导致上肢肌肉痉挛、挛缩,前臂悬吊带也无法给予肩关节提供上抬的支撑力。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方案提供了一种脑卒中后偏瘫上肢康复悬吊带,以解决上述传统现有肩托带无法上抬支撑肩关节、伸直患肢的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方案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一种脑卒中后偏瘫上肢康复悬吊带,包括基板和肩带,所述基板两侧固定有肩带,一边为正常肩带,另一边为偏瘫肩带,所述基板四角开有肩带孔,所述肩带从偏瘫肩带侧任一孔依次穿过对侧的肩带孔后从正常肩带侧另一孔再穿过对侧肩带孔回到偏瘫肩带侧,所述肩带在偏瘫肩带前侧延伸有第一承托带,在后侧延伸有第二承托带,所述第一承托带和第二承托带延伸到腕关节处并在端部固定有魔术贴,两端部使用魔术贴刺钩粘贴后抵住患者掌部,所述第一承托带和第二承托带从上臂下部到下臂下部还固定有封闭式或开放式弹性布包裹患肢肘部和下臂,所述弹性布内在患者上肢内侧设置有可拆卸的腕关节背伸手指固定支具,所述手指固定支具包括臂部和手部,用于将患肢固定为肘关节伸直、腕关节背伸、手指伸直状态,所述手部位于臂部下端部且向上肢外侧折弯。

4、优选的,所述肩带在正常肩带侧设置有第一调节扣。

5、优选的,所述第一承托带上臂部设置有第二调节扣。

6、优选的,所述第二承托带上臂部设置有第三调节扣。

7、优选的,所述肩带使用牛津布。

8、优选的,所述第一调节扣、第二调节扣、第三调节扣使用日字扣。

9、优选的,所述弹性布上还横向固定有第一袢带和第二袢带。

10、优选的,手部前部还设置有手指托板。

11、优选的,所述手指托板上固定有手指带用于固定患者手指。

12、优选的,所述手指托板每个上都开有两个手指带孔。

13、本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使用左右肩带及背脊处基板将胸廓打开,控制肩胛骨在正常位置,通过收紧健侧肢体肩带,对两承托带有上抬作用,对患肢有向上的应力,有效预防肩关节半脱位,两承托带及弹性布料包裹患肢,弹性布料内固定高分子支具可以使肘关节伸直、腕关节背伸、手指伸直,将患肢固定在肘伸直、腕背伸、手指伸直的状态。本申请的脑卒中后偏瘫上肢康复悬吊带可以在伸肘、伸腕位悬吊支撑患肢,在预防肩关节半脱位同时,抑制屈肌模式,促进伸肌模式产生,达到屈伸张力平衡。由于脑卒中患肢上肢屈肌模式时,肘关节、腕关节、手指屈曲,呈握拳状态,本申请利用个体定制的肘伸直、腕背伸、手指伸直高分子支具和悬吊带相连,可以有效将患肢控制在伸直位,在抑制屈肌模式同时给与施加上抬的力量,预防肩关节半脱位,方便日常生活及康复训练。本申请的脑卒中后偏瘫上肢康复悬吊带,既能对偏瘫上肢进行有利支撑预防肩关节半脱位纠正肩胛姿势,同时又能抑制上肢屈肌模式、促进伸肌模式,最终达到屈伸张力平衡,成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的迫切需要。所以,本申请可以使患肢在伸直状态下悬吊支撑,非常好的预防上肢肌肉痉挛、挛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脑卒中后偏瘫上肢康复悬吊带,包括基板(1)和肩带(2),所述基板(1)两侧固定有肩带(2),一边为正常肩带(21),另一边为偏瘫肩带(22),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四角开有肩带孔,所述肩带(2)从偏瘫肩带(22)侧任一孔依次穿过对侧的肩带孔后从正常肩带(21)侧另一孔再穿过对侧肩带孔回到偏瘫肩带(22)侧,所述肩带(2)在偏瘫肩带(22)前侧延伸有第一承托带(3),在后侧延伸有第二承托带(4),所述第一承托带(3)和第二承托带(4)延伸到腕关节处并在端部固定有魔术贴(12),两端部使用魔术贴(12)刺钩粘贴后抵住患者掌部,所述第一承托带(3)和第二承托带(4)从上臂下部到下臂下部还固定有封闭式或开放式弹性布(5)包裹患肢肘部和下臂,所述弹性布(5)内在患者上肢内侧设置有可拆卸的患肢固定支具(6),所述患肢固定支具(6)为包括臂部(61)和手部(62)用于将患肢固定为肘关节伸直、腕关节背伸、手指伸直状态,所述手部(62)位于臂部(61)下端部且向上肢外侧折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卒中后偏瘫上肢康复悬吊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肩带(2)在正常肩带(21)侧设置有第一调节扣(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脑卒中后偏瘫上肢康复悬吊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托带(3)上臂部设置有第二调节扣(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脑卒中后偏瘫上肢康复悬吊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托带(4)上臂部设置有第三调节扣(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卒中后偏瘫上肢康复悬吊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肩带(2)使用牛津布。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脑卒中后偏瘫上肢康复悬吊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扣(7)、第二调节扣(8)或第三调节扣(9)使用日字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卒中后偏瘫上肢康复悬吊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布(5)上还横向固定有第一袢带(10)和第二袢带(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卒中后偏瘫上肢康复悬吊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手部(62)前部还设置有手指托板(62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脑卒中后偏瘫上肢康复悬吊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指托板(621)上固定有手指带(13)用于固定患者手指。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脑卒中后偏瘫上肢康复悬吊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指托板(621)每个上都开有两个手指带孔(62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脑卒中后偏瘫上肢康复悬吊带,包括基板(1)和肩带(2),所述基板(1)两侧固定有肩带(2),一边为正常肩带(21),另一边为偏瘫肩带(22),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四角开有肩带孔,所述肩带(2)从偏瘫肩带(22)侧任一孔依次穿过对侧的肩带孔后从正常肩带(21)侧另一孔再穿过对侧肩带孔回到偏瘫肩带(22)侧,所述肩带(2)在偏瘫肩带(22)前侧延伸有第一承托带(3),在后侧延伸有第二承托带(4),所述第一承托带(3)和第二承托带(4)延伸到腕关节处并在端部固定有魔术贴(12),两端部使用魔术贴(12)刺钩粘贴后抵住患者掌部,所述第一承托带(3)和第二承托带(4)从上臂下部到下臂下部还固定有封闭式或开放式弹性布(5)包裹患肢肘部和下臂,所述弹性布(5)内在患者上肢内侧设置有可拆卸的患肢固定支具(6),所述患肢固定支具(6)为包括臂部(61)和手部(62)用于将患肢固定为肘关节伸直、腕关节背伸、手指伸直状态,所述手部(62)位于臂部(61)下端部且向上肢外侧折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卒中后偏瘫上肢康复悬吊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肩带(2)在正常肩带(21)侧设置有第一调节扣(7)。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庆元吴文娟张亮亮吴林叶雪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