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氨水回收,具体为一种氨废水回收用高效换热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1、蒸氨塔是使溶解于循环水中的氨气通过热载体的传热而挥发释放出来的操作设备,而氨水正常蒸馏换热处理,可能对氨水进行回收考虑,对此通过大量的理论分析、实验研究以及工业应用表明,其中节能效果十分显著的便是热泵蒸馏技术;
2、热泵技术是世界上备受关注的能源回收利用技术,主要通过消耗一部分机械能电能等为补偿,使热能实现从低温热源向高温热源的传递,由于热泵能将低温热能转换为高温热能,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率,也是回收低温余热的重要途径。
3、在传统的氨废水回收设备运行过程中,由于换热设备结构固定,氨水预先导入换热容器内部后,再通入气体与氨废水反应,但多数情况下,气体大量汇入而难以分散,且氨水置于机体内,其流动性差,以此迫使仅有表层的氨水能与导入的反应气体接触,而深层的氨废水则与反应气体接触不充分,进而影响氨水的换热效果,降低氨废水的回收效率。
4、针对此方面的技术缺陷,现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在对反应气体除杂的基础上,又实现气体间歇性导入换热机体内,不仅能提高反应气体的纯度而减少其对氨水反应效果的影响,同时为氨废水与气体预留充分的反应时间;另外,再配合换热机体间歇转动,迫使氨废水间歇翻滚并与导入的气体充分接触反应,提高氨废水回收效率。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氨废水回收用高效换热装置,包括底座、两组安装座和换
3、所述换热机体一侧中心处设置有导气筒,且导气筒外壁等距离设置有若干组滤网板,所述换热机体的一侧设置有锥形的排气管,且换热机体底面位于排气管同侧处设置有排液管;
4、其中,所述换热机体外部的一端处活动套接有保温筒,且保温筒底部通过支架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保温筒顶面中心处设置有进气口,且保温筒远离换热机体的一侧中心处贯穿设置有阻筒,所述阻筒一端延伸至保温筒外部并固定安装有限位盘,且限位盘等距离设置有若干组抵轴,所述阻筒的另一端插接至导气筒内部,且阻筒外壁位于插接在导气筒的一端等距离设置有若干组缺口槽,所述底座后端一侧处设置有间歇助力机构。
5、进一步的,所述间歇助力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固定安装在底座后端面的一端位置,且底板顶面远离底座的一端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顶部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转盘,且转盘顶面位于前端处设置有圆轴。
6、进一步的,所述底板顶面靠近底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转杆,且转杆顶部转动连接有转条,所述转条的一端开设有内槽,且内槽套接在圆轴外部,所述转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矩形结构的限位块。
7、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块延伸至限位盘顶部中心处,且限位块底面靠近前端一侧以及后端的另一侧处均固定安装有倾斜状的抵片,两组所述抵片呈相反的倾斜结构设置。
8、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块顶面中心处铰接有提杆,且提杆另一端延伸至换热机体顶部中段处并铰接有套筒,所述套筒顶部内壁中心固定安装有滑轴。
9、进一步的,所述套筒内径与换热机体外径适配,且换热机体外部与套筒重合处设置有若干组斜槽,相邻两组所述斜槽之间共同设置有横槽,所述滑轴滑动连接在其中一组横槽与斜槽的交接处。
10、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氨废水回收用高效换热装置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步骤一:首先通过导液管对换热机体内部注入氨水,并利用换热机体的加热设备对氨水进行加热处理;
12、步骤二:而后气体通过进气口汇入保温筒并与导气筒接触,气体则利用滤网板过滤进入导气筒内部通道,再由导气筒集中汇入换热机体内部,由此能有效过滤掉气体中的杂质颗粒,经过滤的气体与加热的氨水充分反应;
13、步骤三:接着启动电机,其驱动转盘及圆轴转动,而圆轴则沿内槽内部移动,并不断抵压转条的端部,由此迫使转条另一端及牵连的限位块间歇摆动,因限位块前后摆动而致两组抵片交替抵压限位盘顶端的抵轴,以促使限位盘间歇性转动,迫使阻筒外部的缺口处渐渐与滤网板错位,导气筒关闭,进而换热机体内停止进气,以便通过间歇导入气体进行蒸馏反应;
14、步骤四:限位块前后摆动,且其牵引提杆及套筒左右往复移动,套筒沿换热机体外部移动时,滑轴随之受牵引,滑轴顺势移动至对应的斜槽内部,因斜槽内壁受抵而迫使换热机体转动,直至滑轴移动至另一端的斜槽与横槽交接处,而后套筒反向推动,滑轴则沿横槽内滑动,如此往复,有利于实现换热机体间歇性转动,导致换热机体内部的氨水与间歇导入的气体充分反应,进一步提高氨水的回收效率;
15、步骤五:最终,氨水经过反应后,生成废气及净化的氨水,其中气体通过排气管向外排出收集,且反应后的氨水则通过排液管向外排出。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7、1、本专利技术是利用进气口将反应气体汇入换热机体内部,并利用导气筒外部的滤网板进行过滤后导入换热机体内部,由此方便对导入的气体进行杂质过滤,以免杂质随气体混入换热机体内部而影响氨水的反应效果;
18、2、本专利技术的电机驱动转盘及圆轴转动,圆轴牵引转条及限位块前后摆动,限位块底部两组抵片前后交替抵压两组限位盘顶面的抵轴,由此迫使限位盘及阻筒自转,且阻筒端部沿导气筒内部自转,并间歇性对导气筒外壁的滤网板进行遮挡,以此实现对换热机体内间歇性导气,而迫使单次导入的气体留有充分的反应时间,避免因大量气体同时汇入换热机体而影响气体与氨水的反应速率;
19、3、本专利技术是利用限位块牵引抵片左右往复运动,而套筒及滑轴也受牵引而直线移动,滑轴沿横槽与斜槽内部交替运动,迫使换热机体实现间歇性转动,由此,其内部充斥的氨水也随之转动、迫使氨水自动翻涌而与反应气体充分反应,进一步提高氨水回收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氨废水回收用高效换热装置,包括底座(1)、两组安装座(2)和换热机体(3),两组所述安装座(2)分别固定安装在底座(1)的一端及中心位置,且安装座(2)顶部呈曲面结构设置,所述换热机体(3)活动贯穿设置在两组安装座(2)的内部,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废水回收用高效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歇助力机构(8)包括底板(81),所述底板(81)固定安装在底座(1)后端面的一端位置,且底板(81)顶面远离底座(1)的一端设置有电机(82),所述电机(82)顶部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转盘(83),且转盘(83)顶面位于前端处设置有圆轴(8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氨废水回收用高效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81)顶面靠近底座(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转杆(85),且转杆(85)顶部转动连接有转条(86),所述转条(86)的一端开设有内槽(87),且内槽(87)套接在圆轴(84)外部,所述转条(8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矩形结构的限位块(8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氨废水回收用高效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氨废水回收用高效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88)顶面中心处铰接有提杆(810),且提杆(810)另一端延伸至换热机体(3)顶部中段处并铰接有套筒(9),所述套筒(9)顶部内壁中心固定安装有滑轴(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氨废水回收用高效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9)内径与换热机体(3)外径适配,且换热机体(3)外部与套筒(9)重合处设置有若干组斜槽(11),相邻两组所述斜槽(11)之间共同设置有横槽(12),所述滑轴(10)滑动连接在其中一组横槽(12)与斜槽(11)的交接处。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氨废水回收用高效换热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氨废水回收用高效换热装置,包括底座(1)、两组安装座(2)和换热机体(3),两组所述安装座(2)分别固定安装在底座(1)的一端及中心位置,且安装座(2)顶部呈曲面结构设置,所述换热机体(3)活动贯穿设置在两组安装座(2)的内部,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废水回收用高效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歇助力机构(8)包括底板(81),所述底板(81)固定安装在底座(1)后端面的一端位置,且底板(81)顶面远离底座(1)的一端设置有电机(82),所述电机(82)顶部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转盘(83),且转盘(83)顶面位于前端处设置有圆轴(8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氨废水回收用高效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81)顶面靠近底座(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转杆(85),且转杆(85)顶部转动连接有转条(86),所述转条(86)的一端开设有内槽(87),且内槽(87)套接在圆轴(84)外部,所述转条(8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矩形结构的限位块(88)。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房晓鹏,徐乃慧,许振法,李鹏,张涛,夏琦,孙志响,
申请(专利权)人:临涣焦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