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静电抗菌防皱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03622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静电抗菌防皱面料,该防静电抗菌防皱面料里层为经抗菌、阻燃处理的防静电面料底层,外层为聚醚型的形状记忆性聚氨酯微孔膜,外层和里层之间设有粘合剂层,防静电抗菌防皱面料是由外层、粘合剂层和里层复合而成的复合层状结构。里层与外层通过粘合剂层点状粘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经过防静电、抗菌、阻燃、贴膜功能性处理,能同时满足智能调温、抗皱、防静电和防尘等性能,而且透气透湿性好,舒适性高,具有选择渗透性,能阻隔细菌等有害物质,同时具有更高的防水性能和耐水洗性能,具有阻燃和抗菌抑菌作用,使用寿命长,适用面广。(*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既能应用于石油、化工、医疗等行业,又能应用于一般性化学 实验室的抗静电、防尘、吸湿排汗防皱且抗菌防病毒的多功能型防静电抗菌防 皱面料。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防护服面料大多采用表面涂层或者薄膜贴合加工。涂层或薄膜采用 聚氯乙烯、聚乙烯、聚氯丁橡胶及其它各种合成橡胶等,后来发展到热塑性聚氨酯(TPU)的 微孔性涂层、亲水性涂层或聚四氟乙烯(PTFE)微孔膜贴合等技术。专利号为03112517. 4 的生物防护服面料是在针织布和外层面料之间,涂覆胶合TPU透湿薄膜,其面料采用三层 复合状结构,利用热塑性聚氨酯(TPU)构成的薄膜具有较强的单向透湿排汗的特点,可有 效地阻止病毒的入侵,而且TPU透湿薄膜中还含有抑菌物质。智慧面料中,专利号为200510029444.9的纳米智能控温导电面料是采用导电面 料进行纳米温度记忆材料浸轧整理,然后经过阻燃涂层整理。专利号为200710133153. 3 的智能调温织物采用双层结构,在织物的内层利用智能调温纤维,利用调温材料达到调温 效果。专利号为200810053620. 6的温敏性智能抗浸面料是利用温敏性N-叔丁基丙烯酰 胺和丙烯酰胺共聚物涂层液进行织物涂层。专利号200710023659. 9的记忆纤维及其面料 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记忆纤维及具有磁电保健疗效的智能形状记忆面料,在熔融纺 丝过程中,定量加入纳米级永久电极和微米级永磁材料,使这些功能材料均勻植入纤维内 部并与纤维有机结合,同时在纺丝工艺上做特殊设计,制成低模量的磁性永电形状的智能 记忆纤维,用该纤维织成的面料通过特殊的染整工艺,制成时尚流行的具有磁电保健功能 的面料。专利号为200710057493. 2的智能调温纺织品是将正硅酸乙酯、无水乙醇和蒸馏 水用常温水水解聚合成二氧化硅网状结构凝胶,然后加入醇类相变材料而制成的复合相 变材料,最后将复合相变材料与粘合剂混合后涂布在纺织面料的表面而制成。专利号为 200810123813. 4的智能调温粘胶纤维面料由带相变材料的调温粘胶纤维和混纺普通纤维 通过针织和机织而成。专利号为200610013631. 2的环境响应性智能纺织面料是将经过氩 气微波低温等离子体引发处理而在表面产生自由基的纺织物加入到含有N,N’ -亚甲基双 丙烯酰胺交联剂的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的二元单体溶液中进 行接枝聚合反应,其浴比为1 40,以使产生的二元智能凝胶接枝在纺织物的纤维大分子 上而制成。遇水时织物上的凝胶就会吸水溶涨而将织物纤维间的孔隙堵塞,从而降低织物 的透水、透气性,并能阻止外部水分渗透到织物里层和防止体内热量向外扩散。记忆面料中,专利号为200710025757. 6的具有记忆功能的运动休闲时装面料,将 经纱、纬纱捻丝后经高温热定型处理,在功能性整理加工时,加入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聚氨 酯处理,使产品具有形状记忆功能。防护面料中,专利号200610025294. 9的特种医用防护面料从外到内依次包括相 互粘结的隔离层、防护织物层和保护层。隔离层为复合在防护织物层表面的聚氨酯膜;防护 织物层为聚丙烯纤维织物;保护层为聚四氟乙烯膜,保护层与防护织物层之间通过粘结点粘合。综上所述,现有的智能面料主要采用温度记忆材料、相变材料和其他化学材料的 涂层或浸轧工艺处理而达到智能化效果。记忆功能面料中已经在采用形状记忆性聚氨酯处 理,但主要是利用其形状记忆功能,而没有用到形状记忆性聚氨酯的温度感应及选择透湿 性能。现有的智能面料不能同时满足智能调温、抗皱、防静电和防尘等性能,而且透气透 湿性普遍比较差。目前市场上的防护面料的缺陷有一、舒适性差。采用聚氯乙烯、聚乙烯 、聚氯丁橡胶以及其它各种合成橡胶等经涂 层处理过的面料透气性能差,在服用过程中,服装内部易形成冷凝水,人体皮肤接触后会有 不舒适感。热塑性聚氨酯(TPU)的微孔性涂层或亲水性涂层或聚四氟乙烯(PTFE)微孔膜 贴合等技术,可以取得一定的透湿性,但长时间在封闭的环境中穿戴,人体产生的汗液仍然 很难排出,有不舒适感。二、经热塑性聚氨酯(TPU)的涂层处理过的面料,存在涂层均勻性差、耐水洗性差 的问题。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和洗涤不当,会造成透湿性急剧下降,水渗透压降低,机械性 能变差等。而且不具有选择渗透性,不能完全阻隔细菌等有害物质。三、涤棉面料既有防静电的,也有经过阻燃处理的,还有贴膜处理抗菌防皱的,但 现在尚没有一种面料兼具这三种功能性处理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经过防静电、 抗菌、阻燃、贴膜功能性处理,利用形状记忆性聚氨酯的形状记忆性、温度感应性及选择透 湿性能,可同时满足抗皱、智能调温、抗静电和防尘等性能,而且透气性好,舒适性高,具有 选择渗透性,能阻隔细菌等有害物质,同时具有更高的防水性能和耐水洗性能,而且具有阻 燃作用,使用寿命长,适用面广的防静电抗菌防皱面料。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这种防静电抗菌防皱面料,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面料里层为经抗菌、阻燃处理的 防静电面料底层,外层为聚醚型的形状记忆性聚氨酯微孔膜,所述外层和里层之间设有粘 合剂层,所述防静电抗菌防皱面料是由所述外层、粘合剂层和里层复合而成的复合层状结 构。其中,所述里层与所述外层通过所述粘合剂层点状粘接。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具有优良的防护功能。该防静电抗菌防皱面料集防静电处理,阻燃处理,还有贴 膜处理于一身,其外层采用形状记忆性聚氨酯微孔膜,这是一种聚醚型聚氨酯高透膜材料, 不仅具有形状记忆性,而且还有选择透过性。因此其耐曲折性、耐水解性好,具有优良的柔 软性和耐磨性。聚氨酯微孔膜属于选择透过性微孔膜,其选择性强,具有极好的阻挡细菌, 隔离气味的功效,还有良好的阻挡液体、固体颗粒穿透,耐油、抗化学物质侵蚀的性能,透气 排汗性能良好。2、具有优良的防静电和防尘性能。防静电里层可将人体产生的静电转移分散,避免引起电火花或吸附粉尘。里层面料采用高密的组织结构,具有良好的防尘性能,可以将外 界的尘埃颗粒屏蔽掉。3、具有良好的防皱性能。聚氨酯微孔膜可以保持面料平整,起到防皱的作用,且采 用PUR粘合剂点状粘合技术,聚氨酯微孔膜抗皱性能不会像微孔涂层那样,随着使用和洗 涤次数的增加而衰减。4、能达到选择透湿效果。聚氨酯微孔膜具有智能透湿效果,其透湿透气性随着温 度的改变而改变,使空气、蒸汽水分子可以透过,达到排汗透气的目的,液态水分子及粉尘 油污不能透过,起到防水防尘的效果。5、具有阻燃和抗菌抑菌作用。6、面料性能持久稳定。采用PUR粘合剂点状复合将里层面料与形状记忆性聚氨酯 微孔膜进行粘合,面料与微孔膜之间的结合比一般粘合剂粘合强度要高,使得该防静电抗 菌防皱面料具有更高的防水性能和耐 水洗性能。7、使用寿命长,适用面广。因其具有优良的抗静电、防尘、防皱、透气性能,还有较 好的抗菌、阻燃效果,既可用于制作石油、化工、医疗等行业工作服装,也可用于制作一般实 验室工作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这种防静电抗菌防皱面料,其里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静电抗菌防皱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静电抗菌防皱面料里层为经抗菌、阻燃处理的防静电面料底层,外层为聚醚型的形状记忆性聚氨酯微孔膜,所述外层和里层之间设有粘合剂层,所述防静电抗菌防皱面料是由所述外层、粘合剂层和里层复合而成的复合层状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原管映亭郭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新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新纶超净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