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墨器和记录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02900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储墨器和记录设备。一种储墨器,其包括:供墨连接口,其被连接至记录设备的主体并且用于向所述主体供墨;第一储墨部,其储存被供给至辅助储墨器的墨;第一墨输送通路,其将被储存在第一储墨部中的墨供给至供墨连接口;单向阀,其被布置于第一墨输送通路,使墨能够从第一储墨部向供墨连接口移动;第二储墨部,其储存从辅助储墨器返回的墨;以及第二墨输送通路,其将被储存在第二储墨部中的墨供给至供墨连接口,并且第二墨输送通路在单向阀与供墨连接口之间的位置与第一墨输送通路结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储墨器和记录设备
技术介绍
在喷墨记录设备(下面也简称为"记录设备")中,通过喷射墨滴使墨滴从形成于 喷墨记录头(下面也简称为"记录头")中的微细喷射口飞出,使得墨滴冲击记录介质来执 行期望的记录操作。在用于记录被设置到户外的印刷品的记录设备中,因为使用染料墨记 录的印刷品的耐光性和耐候性差,所以将颜料墨用于记录。 通过在溶剂中分散颜料粒子来制备颜料墨。因此,当墨被保持在同一姿态并且持 续长时间时,颜料粒子趋于在重力的影响下沉淀。颜料墨中的颜料粒子的沉淀导致沿重力 方向产生密度梯度,使得在重力方向上观察时,墨上部的颜料粒子的密度相对较低,而墨下 部的颜料粒子的密度相对较高。因为颜料墨的浓淡(shades)取决于颜料粒子的密度,墨的 含有较高密度的颜料粒子的部分提供较重(深)的颜色,墨的含有较低密度的颜料粒子的 部分提供较浅(淡)的颜色。因此,在比较通过使用颜料粒子处于沉淀的状态的颜料墨记 录的印刷品和通过使用颜料粒子未沉淀且颜粒密度均一的状态的颜料墨记录的印刷品时, 产生视觉上可识别的浓淡差异。当使用颜料粒子处于沉淀状态的颜料墨记录印刷品时,在 一页印刷品的开始部分和结束部分之间存在颜色平衡(color balance)不同的可能性。为 了克服上述问题,已经提出了避免颜料粒子的沉淀的如下提议通过在储墨器中设置墨搅 拌构件来搅拌墨。 图7示出日本特开2008-273043号公报中公开的"在滑架"型(on-carriage)储 墨器。图7是处于储墨部被安装至喷墨打印设备的姿态中的所公开的在滑架储墨器的垂直 剖视图。两个可摆动构件100和110被布置在储墨器内。可摆动构件100和110响应于储 墨器所安装到的滑架的运动而摆动,因而在储墨器内产生如箭头TA所示的墨流。可摆动构 件100产生上升的墨流,可摆动构件110产生沿着储墨部的底面朝向可摆动构件100前进 的墨流。利用这种配置,滞留在储墨部的底面附近且含有较高密度的颜料成分的墨从底面 向上升。结果,能够有效地搅拌储墨部内的墨。 在近年来商品化的大尺寸喷墨记录设备中,具有大容量的储墨部的"非在滑架"型 (off-carriage)储墨器被用于减少储墨器的更换频率。为了即使在记录期间也可以更换储 墨器,这种喷墨记录设备被构造成使得,能够暂时地储存墨的辅助储墨器被布置在记录设 备内,通过由管形成的供墨通路将墨从辅助储墨器供给至记录头。在如此构造的喷墨记录 设备中,在储存于供墨通路和辅助储墨器中的颜料墨中颜料粒子沉淀。为克服颜料粒子的 沉淀,使供墨通路和辅助储墨器中的墨循环以搅拌墨,从而防止颜料粒子在墨中沉淀。 图8示出日本特开2008-55646号公报中公开的喷墨记录设备。图8所示的喷墨 记录设备包括辅助储墨器2和用于以旁通喷墨记录头的状态使墨循环的第一供墨通路8。 在日本特开2008-55646号公报中公开的喷墨记录设备中,布置在第一供墨通路8中的循环 泵9被操作以抽吸辅助储墨器2中的墨,并且沿着图8中的箭头a、 b、 c和d所示的循环路4径顺次地输送所述墨。因而,在日本特开2008-55646号公报中公开的喷墨记录设备中,可以通过使大量的墨高速地返回辅助储墨器2来搅拌第一供墨通路8中的墨和辅助储墨器2中的墨。结果,可以防止颜料粒子在墨中沉淀。此外,磁搅拌器15被布置在辅助储墨器2中,以搅拌辅助储墨器2中的墨,从而进一步防止颜料粒子在墨中沉淀。 然而,日本特开2008-273043号公报中公开的构造的应用被限制于采用在滑架储墨器的喷墨记录设备,并且其不能应用于搅拌储存在被固定地安装至记录设备的主体的辅助储墨器中的墨的情况。 同样,日本特开2008-55646号公报中公开的构造需要搅拌墨用的通路与记录操 作用的供墨路径分开地设置。换句话说,通路配置复杂化,增加了设备的尺寸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关于如下类型的记录设备该记录设备在被固定至记录设备主体的储墨器中储存 颜料墨并且将颜料墨从储墨器供给至打印头,本专利技术的典型实施方式提供能够保持被固定 至记录设备的主体的储墨器中的颜料墨的均一密度并且能够高品质地记录图像的储墨器 和记录设备。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典型实施方式,一种储墨器,其能够被安装至记录设备,记录设备包 括记录头和辅助储墨器,记录头被构造成用于喷射墨,辅助储墨器被配置成储存被供给至 记录头的墨,该储墨器包括供墨连接口 ,供墨连接口被连接至记录设备的主体,并且供墨 连接口被构造成当储墨器被安装至记录设备时向主体供墨;第一储墨部,第一储墨部被构 造成储存被供给至辅助储墨器的墨;第一墨输送通路,第一墨输送通路被构造成将被储存 在第一储墨部中的墨供给至供墨连接口 ;单向阀,单向阀被布置于第一墨输送通路中,其 中,单向阀容许墨从第一储墨部向供墨连接口移动;第二储墨部,第二储墨部被构造成储存 从辅助储墨器返回的墨;以及第二墨输送通路,第二墨输送通路被构造成将被储存在第二 储墨部中的墨供给至供墨连接口 ,其中,第二墨输送通路在单向阀与供墨连接口之间的位 置与第一墨输送通路合流。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典型实施方式,一种记录设备,其包括记录头,记录头被构造成喷 射墨;辅助储墨器,辅助储墨器被构造成储存被供给至记录头的墨;以及储墨器,储墨器被 安装至记录设备,其中,储墨器包括供墨连接口 ,供墨连接口被连接至记录设备的主体,用 于在储墨器被安装至记录设备时向主体供墨;第一储墨部,第一储墨部被配置成储存被供 给至辅助储墨器的墨;第一墨输送通路,第一墨输送通路被配置成将被储存在第一储墨部 中的墨供给至供墨连接口 ;单向阀,单向阀被布置于第一墨输送通路中,其中,单向阀容许 墨从第一储墨部向供墨连接口移动;第二储墨部,第二储墨部能够储存从辅助储墨器返回 的墨;以及第二墨输送通路,第二墨输送通路被构造成将被储存在第二储墨部中的墨供给 至供墨连接口 ,其中,第二墨输送通路在单向阀与供墨连接口之间的位置与第一墨输送通 路合流。 根据下面参照附图对典型实施方式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典型实施方式的储墨器的记录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典型实施方式的储墨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典型实施方式的从储墨器向辅助储墨器供墨的操作的 说明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典型实施方式的搅拌墨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典型实施方式的搅拌墨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典型实施方式的用于确定搅拌计数的流程图。 图7示出一种现有技术。 图8示出另一种现有技术。具体实施例方式图l是使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典型实施方式的储墨器的记录设备的示意图。在图1中, 附图标记1指示储墨器,附图标记2指示记录设备的主体。储墨器1被可装卸地安装于主 体2。 储墨器l包括供墨连接口 1010、供压连接口 1070和用作壳体(外壳)的储墨器壳 体1000,其中当储墨器1被安装至主体2时、供墨连接口 IOIO和供压连接口 1070被连接至 记录设备的主体2。在储墨器壳体1000内设置有第一储墨部800、第二储墨部900、第一墨 输送通路410、第二墨输送通路420、分支点430和单向阀400。 第一储墨部800和供墨连接口 1010通过第一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储墨器,其能够被安装至记录设备,所述记录设备包括记录头和辅助储墨器,所述记录头被构造成用于喷射墨,所述辅助储墨器被配置成储存被供给至所述记录头的墨,所述储墨器包括:供墨连接口,所述供墨连接口被连接至所述记录设备的主体,并且所述供墨连接口被构造成当所述储墨器被安装至所述记录设备时向所述主体供墨;第一储墨部,所述第一储墨部被构造成储存被供给至所述辅助储墨器的墨;第一墨输送通路,所述第一墨输送通路被构造成将被储存在所述第一储墨部中的墨供给至所述供墨连接口;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被布置于所述第一墨输送通路,其中,所述单向阀容许墨从所述第一储墨部向所述供墨连接口移动;第二储墨部,所述第二储墨部被构造成储存从所述辅助储墨器返回的墨;以及第二墨输送通路,所述第二墨输送通路被构造成将被储存在所述第二储墨部中的墨供给至所述供墨连接口,其中,所述第二墨输送通路在所述单向阀与所述供墨连接口之间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墨输送通路合流。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田均小泷靖夫小仓英干安立荣一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