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恒流驱动电路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02552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LED恒流驱动电路设备,包括共阳极接供电电源的红光二极管阵列、绿光二极管阵列、蓝光二极管阵列,以及分别驱动所述三种二极管的第一恒流驱动芯片、第二恒流驱动芯片、第三恒流驱动芯片,所述红光二极管阵列共阳极和供电电源之间设有第一分压元件;所述绿光二极管阵列共阳极和供电电源之间、所述蓝光二极管阵列共阳极和供电电源之间设有第二分压元件;所述第一恒流驱动芯片、第二恒流驱动芯片、第三恒流驱动芯片的电源脚与供电电源之间设有第三分压元件。采用本技术,能实现器件均衡散热,增加系统可靠性。(*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LED显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LED恒流驱动电路设备。
技术介绍
LED显示屏作为一项高科技产品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采用计算机控制,将光、电融为一体的智能全彩显示屏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其像素点通常采用红绿蓝三色的LED 发光二极管,将许多发光二极管以点阵方式排列起来,构成LED阵列,进而构成LED屏幕。 通过不同的LED驱动方式,可得到不同效果的图像。因此,LED驱动芯片的性能,对保证LED 显示屏的显示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LED驱动芯片又分通用芯片和专用芯片,专用芯片具有输出电流大、恒流等特点, 比较适用于电流大,画质要求高的场合,如户外全彩屏、室内全彩屏等。LED驱动芯片的性 能除了与其本身的设计优劣有关之外,还受工作时的温度的影响,因此需要散热设计。如图 1所示,现有技术中,为避免恒流驱动芯片7过热,通常在红光二极管LEDl通路上串接分压 电阻R0。具体地说,图1中,VDD是共阳极发光二极管正极端的电压,在静态扫描时为供电 电源+5v,在动态扫描时是导通行电压+5v,红光二极管LEDl、绿光二极管LED2、蓝光二极管 LED3分别接恒流驱动芯片7、8、9的数据输出管脚,再通过恒流驱动芯片内部电路及其接地 脚接地。在发光二极管导通时,绿光、蓝光二极管的导通电压为3. 4V左右,此时落在恒流驱 动芯片2-3输出管脚上的电压为1. 6V,而红光二极管LEDl的导通电压为2V左右,落在恒 流驱动芯片7输出管脚上的电压将高达3V,为避免恒流驱动芯片7过热,故通常需在红光 二极管LEDl通路上串接分压电阻R0,从而构成了 LED显示模块恒流驱动通用的经典电路。 该经典电路工作最高温度可允许达到60°C 70°C。然而,随着LED芯片日益小型化,目前全彩LED显示屏的像素间距越来越小,已从 早期的5mm、4mm间距向3. 5mm,3mm甚至2mm间距发展,这给LED显示屏模块设计带来了挑 战,由于PCB设计的面积大大缩小,而器件却未减少,从而器件密度加大,前述经典电路并 不能有效解决器件的均衡散热问题。因此如何解决现有LED驱动电路技术中的均衡散热问题,正是对现有技术需要改 进的地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大幅减小恒流驱动芯 片输出功耗和发热量的LED恒流驱动电路设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LED恒流驱动电路设备, 包括共阳极接供电电源的红光二极管阵列、绿光二极管阵列、蓝光二极管阵列,以及分别驱 动所述三种二极管的第一恒流驱动芯片、第二恒流驱动芯片、第三恒流驱动芯片,所述红光二极管阵列共阳极和供电电源之间设有第一分压元件;所述绿光二极管阵列共阳极和供电电源之间、所述蓝光二极管阵列共阳极和供电电源之间设有第二分压元件;所述第一恒流驱动芯片、第二恒流驱动芯片、第三恒流驱动芯片的电源脚与供电电源之间设有第三分压元件。上述的LED恒流驱动电路设备,所述第一分压元件为稳压二极管,所述第一分压 元件的可降电压值为1. 5伏特至2. 5伏特。上述的LED恒流驱动电路设备,所述第二分压元件为硅二极管或锗二极管,所述 第二分压元件的可降电压值为0. 7或0. 3伏特。上述的LED恒流驱动电路设备,所述第三分压元件为两个串联的硅二极管,或两 个串联的锗二极管,或串联的一个硅二极管和一个锗二极管,所述第三分压元件的可降电 压值为1.4或0.6或1伏特。采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由于采用了若干分压元件,有效减少了恒流驱动芯 片的自身功耗及发热量,从而实现了器件均衡散热,具有增加系统可靠性,延长器件寿命等 有益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当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 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 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LED恒流驱动电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一种LED恒流驱动电路设备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a所示为图2中第一分压元件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b所示为图2中第二分压元件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c所示为图2中第三分压元件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进行进一步说明。附 图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限制。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一种LED恒流驱动电路设备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设备包括共阳极接供电电源的红光二极管LEDl阵列、绿光二极管LED2阵列、蓝光二极管 LED3阵列,以及分别驱动所述三种二极管的第一恒流驱动芯片7、第二恒流驱动芯片8、第 三恒流驱动芯片9,其中所述红光二极管LEDl阵列共阳极和供电电源之间设有第一分压元件1,结合参见 图3a,所述第一分压元件1可以为稳压二极管,优选地,所述第一分压元件1的可降电压值 为1. 5伏特至2. 5伏特;所述绿光二极管LED2阵列共阳极和供电电源之间、所述蓝光二极管LED3阵列共 阳极和供电电源之间设有第二分压元件2,结合参见图3b,所述第二分压元件2可以为硅二 极管,优选地,所述第二分压元件2的可降电压值为0. 7伏特,此处硅二极管可以用锗二极 管或其它同等元器件代替,当使用锗二极管时,所述第二分压元件2的可降电压值为0. 3伏特;所述第一恒流驱动芯片7、第二恒流驱动芯片8、第三恒流驱动芯片9的电源脚与供电电源之间设有第三分压元件3,结合参见图3c,所述第三分压元件3可以为串联的两个 硅二极管,优选地,所述第一分压元件3的可降电压值为1.4伏特,此处两个硅二极管中的 一个或两个可以用锗二极管或其它同等元器件代替,当使用两个锗二极管时,所述第二分 压元件2的可降电压值为0. 6伏特,当使用一个硅二极管和一个锗二极管的组合时,所述第 二分压元件2的可降电压值为1伏特。更具体地说,所述第一分压元件1 一端接供电电压VDD,另一端接红光二极管LEDl 共阳极;所述红光二极管LEDl另一端阴极分别接第一恒流驱动芯片7输出管脚;所述第二分压元件2 —端接供电电压VDD,另一端接绿光二极管LED2阵列共阳极、 蓝光二极管LED3阵列共阳极;所述绿光二极管LED2另一端阴极分别接第二恒流驱动芯片 8输出管脚;所述蓝光二极管LED3另一端阴极分别接第三恒流驱动芯片9输出管脚;所述第三分压元件3 —端接供电电压VDD,另一端接第一、第二、第三恒流驱动芯 片7 9电源脚;所述红绿蓝恒流驱动芯片7-9分别是红绿蓝色数据的移位寄存器和恒流驱动输 出,其恒流驱动芯片的接地脚到地。本技术中,通过第一分压元件1和两个第二分压元件2的设置,降低了第一、 第二、第三恒流驱动芯片7 9的数据输出管脚的输出电压,可以大幅度减小恒流驱动芯片 的输出功耗和发热量,同时通过第三分压元件3的设置,进一步减小了恒流驱动芯片的自 身功耗,达到器件均衡散热的目的,从而增加了系统的可靠性,延长了器件寿命。需要说明的是,控制红、绿、蓝光二极管阵列的恒流驱动芯片可以,也通常有多个, 图2为了说明的简便,各色二极管仅对应示出了一片恒流驱动芯片。还需要说明的是,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LED恒流驱动电路设备,包括共阳极接供电电源的红光二极管阵列、绿光二极管阵列、蓝光二极管阵列,以及分别驱动所述三种二极管的第一恒流驱动芯片、第二恒流驱动芯片、第三恒流驱动芯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红光二极管阵列共阳极和供电电源之间设有第一分压元件;  所述绿光二极管阵列共阳极和供电电源之间、所述蓝光二极管阵列共阳极和供电电源之间设有第二分压元件;  所述第一恒流驱动芯片、第二恒流驱动芯片、第三恒流驱动芯片的电源脚与供电电源之间设有第三分压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洵佳
申请(专利权)人: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