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02463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包括一盒体、用于检测墨盒和墨水剩余量的检测机构,盒体包括用于储存墨水的储墨腔、向打印机的打印头供墨的出墨口和大气进口,储墨腔包括第一墨水腔和第二墨水腔,第一墨水腔和第二墨水腔之间设置有浮力阀,浮力阀包括浮力阀座和密度比墨水小的浮力阀芯,浮力阀座上设置有阀体通道,浮力阀座和浮力阀芯之间在密封时阀体通道与浮力阀芯为具有一定过盈配合连接,在浮力阀座一端的压力和另一端的压力差可以克服阀芯在阀体通道中的最大静摩擦力时,阀芯就穿过阀座的阀体通道而重新开启。解决了现有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墨水检测不精确的技术问题。(*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
技术介绍
现有的喷墨打印技术中,有一类喷墨打印机采用非在轴式墨水供给设计,这种打 印机可替换的墨水盒位于打印头的下方,采用一个抽吸泵将墨水泵入打印头上方的不可替 换的墨水盒中,打印头上方的墨盒与喷嘴连通,并有负压机构来保持墨水。此类打印机的可 替换的墨盒只起到盛装墨水的作用。但这种可替换的墨盒是恒压结构,靠内部的浮标来检 测墨水量,由于浮标有一定重量,到了墨水量较少时浮标就无法准确检测墨水量,于是在打 印机的程序中设置有这样的功能当检测不到浮标另一侧的遮挡部时,打印机根据内部计 数装置再打印2-3ML墨水后,打印机才提示墨尽。基于打印机的这种功能,人们专利技术了一种带墨水袋,如图1所示的可替换的墨盒 来配合此打印机使用。这样的墨盒没有与空气导通的通道,所以不会与空气接触。但由于 要配合打印机墨水量用尽时检测的要求,此种墨盒将墨水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配合检测 使用,一部分用来盛装墨水,两者是相通的。为了墨盒装机检测的需要,检测部分墨水袋采 用硅胶膜密封。由于两部分墨水袋的密封材料不同,其密度、韧性等都很难达到完全相同, 所以对抽吸力的反映较难控制,经常会出现盛装墨水的墨水袋首先干瘪,检测墨水袋后干 瘪的情况。此时检测部件检测到墨尽时,墨盒内已不足2ml墨水。这样以来,会导致打印口 墨水供给不足,打印头烧坏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以解决现有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 墨水检测不精确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包括一盒体、用于检测墨盒和墨水剩余量的检测机 构,所述盒体包括用于储存墨水的储墨腔、向打印机的打印头供墨的出墨口和大气进口, 所述储墨腔包括第一墨水腔和第二墨水腔,所述第一墨水腔和第二墨水腔之间设置有浮力 阀,所述浮力阀包括浮力阀座和密度比墨水小的浮力阀芯,浮力阀座上设置有阀体通道,其 特征是,所述浮力阀座和浮力阀芯之间在密封时阀体通道与浮力阀芯为具有一定过盈配合 连接,在浮力阀座一端的压力和另一端的压力差可以克服阀芯在阀体通道中的最大静摩擦 力时,阀芯就穿过阀座的阀体通道而重新开启。所述检测墨盒和墨水剩余量的检测机构包括与打印机上第一传感器匹配的第一 检测部件、与打印机上第二传感器匹配的第二检测部件和设置于盒体上与储墨腔相通的软 体支撑帽,所述第二检测部件包括可活动杆件和设置于盒体的固定轴,所述可活动杆件通 过固定轴与盒体转轴连接,所述软体支撑帽位于可活动杆件在重力作用下下垂的对应位置 处以在可活动杆件位置调节件超过软体支撑帽时抵接可活动杆件。所述盒体设置出墨口的前壁上还设置有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一端与盒体的前 壁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弯曲可与打印机墨盒容纳空间的壁抵接,所述弹性部件上设置有 支撑位;所述可活动杆件被所述弹性部件上的支撑位支撑。所述重力阀控制的负压值大于所述软体支撑帽干瘪阻力值。所述支撑位为设置于弹性部件上的镂空部。所述盒体设置出墨口的前壁上设置有卡位,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通过所述卡位与 所述盒体固定连接。在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开始时,阀芯受到墨水的浮力,阀开启。随着墨水 消耗,阀芯不再受到墨水浮力后,与阀座配合密封墨水腔,当墨水腔内外的压力差可以克服 阀芯在阀体通道中的最大静摩擦力时,阀芯穿过阀座的连接通道,阀重新开启,墨盒检测比 柔性膜控制更加精确,解决了现有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墨水检测不精确以及由此导致的 打印口墨水供给不足,打印头烧坏的技术问题。并且制作工艺简单,与原来的墨盒相比,节 省了浮标的空间,可以装更多的墨水,节省用户的打印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墨盒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装入打印机开始时墨盒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打印时阀密封时墨盒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柔性部件干瘪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阀再次开启时墨盒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配合的墨盒仓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所提出的墨盒装机示意图;图9A为本技术阀座的立体图;图9B为本技术阀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0A为本技术柔性部件的立体图;图10B为本技术柔性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墨盒2.导气孔3.第一检测部件4.弹性部件5.第二检测部件6.柔 性部件7.出墨口 8.阀机构10.墨盒仓102.第二传感器104.第一传感器105.墨盒仓 盖61.柔质支撑膜62.连通通道63.柔性部件密封肋81.阀座82.阀芯811.阀芯密封 部812.流体通道813.阀座密封肋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墨盒1,墨盒1包括导气孔2,出墨口 7,第一检测部件3,第二检测部 件5,负压机构8,柔性部件6,弹性部件4。其中墨盒1外部的空气通过导气孔进入墨盒1内部。出墨口 7的作用是将墨水由 墨盒1内传输到打印机的打印头中。第一检测部件3配合打印机的第一传感器104检测。在墨盒装机后,第一检测部 件3遮挡第一传感器104发光部发出的光,如图8所示,使第一传感器104光接收部接收不到光。配合第二检测部件5在打印机中检测后使墨盒装机检测成功。第二检测部件5配合打印机的第二传感器102检测,在墨盒装机后,第二检测部件 5遮挡第二传感器102发光部发出的光,使第二传感器102光接收部接收不到光。配合第一 检测部件3在打印机中检测后使墨盒装机检测成功,如图8所示。弹性部件4的作用是配合第二检测部件5装机检测。因为在墨盒1装入打印机的 过程中,会有以下状态开始时,打印机内的两传感器都处于接通状态。随墨盒装机深入,光从第二传感器 102发射部发出,经第二检测部件遮挡而无法回到第二传感器102的接收部,此状态第二传 感器102光路断开,而第一传感器104未接触第一检测部件7属于接通状态。然后光从第二传感器102发射部发出,由于弹性部件4接触墨盒仓10的壁,弹性 部件4发生位移,不再支撑第二检测部件5,第二检测部件5绕轴发生位移,且在第二传感器 102运动方向上的位移量大于第二传感器102,这时第二检测部件5的检测位置已经划过第 二传感器102感应位置,光线射到第二传感器102的接收部,此状态第二传感器102光路接 通,而第一传感器104的发射部发出的光被第一检测部件3遮挡,第一传感器104光路处于 断开状态。随墨盒装机的深入,光从第二传感器102发射部发出,而此时第二检测部件5被后 部的柔性部件6支撑,如图4所示,,停止发生位移,且正处于第二传感器102的检测位置, 此时第二检测部件5遮挡住第二传感器102发出的光,光无法回到第二传感器102接受部, 此状态第二传感器102光路断开,而第一传感器104的发射部发出的光仍被第一检测部件3 遮挡,第一传感器104光路也处于断开状态,且打印机的进墨口与墨盒出墨口 7配合,并流 畅供墨。弹性部件4在以上过程中如图3所示初始状态时,支撑第二检测部件5,第二检测 部件5在划过第二传感器102的检测位置一次时,弹性部件4便不再支撑第二检测部件5, 此后第二检测部件5会由柔性部件6支撑。在墨盒1由打印机取出时,弹性部件4会重新 支撑第二检测部件5,使第二检测部件5复位。以便再次装机时重复以上的装机过程。弹性部件4的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包括一盒体、用于检测墨盒和墨水剩余量的检测机构,所述盒体包括用于储存墨水的储墨腔、向打印机的打印头供墨的出墨口和大气进口,所述储墨腔包括第一墨水腔和第二墨水腔,所述第一墨水腔和第二墨水腔之间设置有浮力阀,所述浮力阀包括浮力阀座和密度比墨水小的浮力阀芯,浮力阀座上设置有阀体通道,其特征是,所述浮力阀座和浮力阀芯之间在密封时阀体通道与浮力阀芯为具有一定过盈配合连接,在浮力阀座一端的压力和另一端的压力差可以克服阀芯在阀体通道中的最大静摩擦力时,阀芯就穿过阀座的阀体通道而重新开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浩铭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纳思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