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衬材及管加衬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02197 阅读:2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更为简单地在短时间内进行管加衬施工,又能降低施工费用且提高管加衬的处理的管衬材和管加衬方法。其包括:浸渍有液状固化性树脂的管状树脂吸收材(101)和覆盖该管状树脂吸收材的外周面或内周面且可从管状树脂吸收材上去除的管(102)。在该管衬材被挤压到既有管(10)的内周面的状态下使浸渍于管状树脂吸收材中的固化性树脂固化之后,从管状树脂吸收材上去除覆盖管衬材的管状树脂吸收材的管,使含有固化后的树脂的管状树脂吸收材(101)的面成为翻新后的既有管的内周面。既有管的内周面成为已固化的坚固的树脂面,所以可避免内周面粗糙度增加,降低翻新后的既有管的内周面的粗糙度系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翻新老化的供水系统、污水管、农业用水管等既有管的管衬材以及使用了该管衬材的管加衬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在埋于地下的既有管趋于老化的情况下,为避免挖出既有管来对其翻新,而 已知有以管衬材对既有管进行加衬的管加衬方法(例如专利文献l)。管衬材是以未固化的 液态固化性树脂(例如热固化性树脂)浸渍于管状树脂吸收材而成的,且该管状树脂吸收 材由对应于既有管的形状的管状的柔软的无纺布形成。在管状树脂吸收材的外周面涂敷有 对其进行覆盖的高气密性的由聚乙烯等形成的塑料薄膜。其起到对管衬材的防水及避免液 状固化性树脂的渗出的作用。在加衬施工中,利用流体压力使管衬材表背(内外周)翻转 地插入到既有管内,并以挤压到既有管的内周面的状态通过加热等方法使浸渍于管衬材中 的液状固化性树脂固化,从而进行加衬。 另外,上述方法是将主管设定为既有管,而对于类似从主管分流出来的支管的既 有管亦可适用,例如其方法被记载于专利文献2中。在该支管加衬方法中,内置于压力袋的 支管衬材的一端所形成的凸缘被设置在导入到主管被的作业用机器人的设置嘴上,并对压 力袋内供给压縮气体。支管衬材在压縮气体的压力作用下一边翻转一边沿支管内从主管向 地上依次插入。在将支管衬材挤压到支管的内周面的状态下,通过加温使浸渍于其中的热 固化性树脂固化,由此对支管的内周面加衬。该支管用的管衬材也与主管用的管衬材相同, 也是以未固化的液态固化性树脂(例如热固化性树脂)浸渍于由管状的柔软无纺布形成的 管状树脂吸收材而成的,并在管状树脂吸收材的外周面涂敷有对其进行覆盖的高气密性的 由聚乙烯等形成的塑料薄膜。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6-114939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4-355115号公报 现有的管衬材为主管用或为支管用,管状树脂吸收材上所涂敷的聚乙烯等塑料薄 膜的耐久性(耐磨性、耐酸性等)劣于管状树脂吸收材中浸渍的固化性树脂(不饱和聚酯、 乙烯酯等)。因此,在管衬材的固化性树脂的固化后,对贴附在管衬材的管状树脂吸收材的 内周面的塑料薄膜不作处理而结束加衬施工,会导致再次利用既有管后,塑料薄膜年久发 生脱落,妨碍管路内的下水等的流动。 因此,在加衬施工中,在管衬材的固化性树脂的固化后,进行对贴附在管衬材的管 状树脂吸收材的内周面的塑料薄膜的剥离作业,却由此引发耗费工时、延长工期而增加费 用的问题。 而且,时有发生无法完全剥离塑料薄膜整体而损伤管衬材的内周面的情况。此时, 一方面美观下降,而且管衬材内周面的粗糙度系数也会增大,导致既有管内的流量降低。甚 至还存在处理剥离下来的塑料薄膜而费用增加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基于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专利技术,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可更为简单地 在短时间内进行管加衬施工,又能降低施工费用且使管加衬的处理精良的管衬材和使用该 管衬材的管加衬方法。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衬材,被用于插入到既有管内来翻新既有管的内周面,其特征在于,包括浸渍有液状固化性树脂的管状树脂吸收材、和覆盖该管状树脂吸收材的外周面或内周面且可从管状树脂吸收材上去除的管,该管衬材被以管状树脂吸收材成为外侧、管成为内侧的方式插入既有管内,且在被挤压到既有管的内周面的状态下使浸渍于管状树脂吸收材中的固化性树脂固化之后,从所述管状树脂吸收材上去除所述管,由此含有固化后的树脂的管状树脂吸收材的面成为翻新后的既有管的内周面。 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加衬方法,是利用管衬材来翻新既有管的内周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管衬材由浸渍有液状固化性树脂的管状树脂吸收材、和覆盖该管状树脂吸收材的外周面或内周面且可从管状树脂吸收材上去除的管构成,使该管衬材以管状树脂吸收材成为外侧、管成为内侧的方式插入既有管内,且以将管衬材挤压到既有管的内周面的状态使浸渍于管状树脂吸收材中的固化性树脂固化,在浸渍于管状树脂吸收材中的固化性树脂固化后,从该管状树脂吸收材上去除覆盖管状树脂吸收材的管,由此将含有固化后的树脂的管状树脂吸收材的面作为翻新后的既有管的内周面。 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将管衬材插入既有管内而利用固化后的管状树脂吸收材来对既有 管的内周面加衬后,去除覆盖管状树脂吸收材的外周面或内周面的管,因此加衬后的经更 新的既有管的内周面成为管状树脂吸收材发生了固化的坚固的树脂面。因此,没有覆盖该 树脂面的涂敷层,故能够避免涂敷层从翻新后的既有管的内周面逐渐脱离而掉落,避免了 其内周面粗糙度的增加。可减小翻新后的既有管的内周面的粗糙度系数,增大流经既有管 的流量。附图说明 图l(a)是表示主管衬材的构成的立体图,(b)是主管衬材的端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2是表示利用主管衬材对主管加衬的施工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在加衬后去除主管衬材的管的工序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由主管衬材翻新的主管的剖视图。 图5(a)是表示支管衬材的构成的立体图,(b)是该支管衬材的端部的放大剖视 图。 图6是表示利用支管衬材对支管加衬的方法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将支管衬材翻转插入支管中的工序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去除支管衬材的管的工序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由支管衬材翻新后的支管的剖视图。 图10是说明支管衬材延伸至地上而对支管进行加衬的施工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去除支管衬材的管的工序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如下 1...主管衬材;2...支管衬材;10.主管;11.人孔;12.支管;20...压力容器;27...热水槽;32...热水软管;40...牵引绳索;41...热水软管;42...作业用机器 人;43...压力袋;55...热水槽;61...压縮机;70...附件;74...蒸汽箱;101...管状树脂吸收材;102.管;201.管状树脂吸收材;202.管;203.凸缘;204.涂敷层; 205...剥离管。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作为既有管对供水系统或者下水道的主管以及与该主管分流的支管的加衬进行说明。然而,本专利技术不只适用于上述的 供水系统、下水道,还可在对农业用水管等既有管加衬时应用。(实施例1) 图1中示出用于对作为既有管的下水道的主管的内周面加衬的主管用的管衬材 (以下称为主管衬材)l。 主管衬材l,是将可挠性的管状树脂吸收材101的外周面(翻转后为内周面)以由 聚乙烯、聚丙烯、尼龙或氯乙烯等高气密性的塑料薄膜组成的柔性管102进行覆盖的可挠 性的管状衬材。管状树脂吸收材IOI由使用了聚酰胺、聚酯、聚丙烯等塑料纤维的无纺布、 织物或垫形成,或者由使用了玻璃纤维的织物或垫形成,或者由将上述塑料纤维和玻璃纤 维组合在一起的无纺布、织物或垫形成,在管状树脂吸收材101中,浸渍有不饱和聚乙烯树 脂、乙烯酯树脂或环氧树脂等液状的未固化的热固化性树脂。 管102为了实现主管衬材1的防水以及避免浸渍于管状树脂吸收材101中的液状 固化性树脂的渗出,而以可剥离的方式覆盖于管状树脂吸收材101的外周面。以往,管102 被热熔敷于管状树脂吸收材101的整个外周面上而无法剥离,而在本专利技术中,在加衬施工 结束后,为了能够容易地剥离管102而将其去除,未将管102热熔敷于管状树脂吸收材101 上,即管102并未固定在管状树脂吸收材101上而在其与管状树脂吸收材101之间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衬材,被用于插入既有管内来翻新既有管的内周面,其特征在于,包括:浸渍有液状固化性树脂的管状树脂吸收材;和覆盖该管状树脂吸收材的外周面或内周面且可从管状树脂吸收材上去除的管,该管衬材被以管状树脂吸收材成为外侧、管成为内侧的方式插入既有管内,且在被挤压到既有管的内周面的状态下使浸渍于管状树脂吸收材中的固化性树脂固化之后,从所述管状树脂吸收材上去除所述管,含有固化后的树脂的管状树脂吸收材的面成为翻新后的既有管的内周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神山隆夫金田光司藤井谦治小仓和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湘南合成树脂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