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吸管传输带,具体为一种吸管预压制传输带的纠偏组件。
技术介绍
1、吸管预压制是指在吸管生产过程中,将挤出的塑料原料(通常是聚乙烯或聚丙烯)通过模具形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半成品吸管。这个过程通常是在最终的吸管成型步骤之前进行的,目的是为了将原材料转换成更易于运输和储存的形态。
2、预压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热压、冷压或者注塑等。通过预压制,可以将塑料原料压缩成密度较高、尺寸固定的块状物或者棒料,然后再通过后续的加工步骤,如切割、拉伸、定型等,最终制成我们常见的吸管,预压制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原材料的体积,便于包装和存储,并且能够保证吸管的质量和尺寸的一致性。
3、吸管预压制制成成品后,需要使用输送带对吸管进行运输,从而便于进行后续封装打包,但是在使用输送带对吸管进行运输的过程中,吸管很容易发生偏移,目前大多采用人工的方式将偏移的吸管重新归位,然后再对其进行封装打包,因此我们亟需一种吸管预压制传输带的纠偏组件来解决以上问题,从而提升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管预压制传输带的纠偏组件,包括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之间设置有传输带机构(3),传输带机构(3)的带体(4)表面等距开设有若干个与吸管互相契合的半圆限位槽(5),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之间沿传输带机构(3)的进料方向至出料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一摊平机构(6)、第二摊平机构(7)和纠偏机构(8);所述第一摊平机构(6)包括两个横向杆(12)、多个拨动柱(13)和第三皮带传动组件(14),两个横向杆(12)均转动连接在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之间,多个拨动柱(13)呈环形阵列固定连接在横向杆(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管预压制传输带的纠偏组件,包括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之间设置有传输带机构(3),传输带机构(3)的带体(4)表面等距开设有若干个与吸管互相契合的半圆限位槽(5),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之间沿传输带机构(3)的进料方向至出料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一摊平机构(6)、第二摊平机构(7)和纠偏机构(8);所述第一摊平机构(6)包括两个横向杆(12)、多个拨动柱(13)和第三皮带传动组件(14),两个横向杆(12)均转动连接在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之间,多个拨动柱(13)呈环形阵列固定连接在横向杆(12)外表面,第三皮带传动组件(14)设置在两个横向杆(12)之间;所述第二摊平机构(7)包括第一辊轮(15)、第二辊轮(16)、驱赶带(17)、第一伞齿轮(18)和多个推板(19),第一辊轮(15)和第二辊轮(16)均转动连接在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之间,驱赶带(17)套设在第一辊轮(15)和第二辊轮(16)的外表面,推板(19)等距固定连接在驱赶带(17)的外表面,第一伞齿轮(18)固定连接在第二辊轮(16)的端部;所述纠偏机构(8)包括两块能够纵向往复运动的纠偏板(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管预压制传输带的纠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带机构(3)和第一摊平机构(6)之间设置有第一皮带传动组件(9),第一摊平机构(6)和第二摊平机构(7)之间设置有第二皮带传动组件(10),第二摊平机构(7)和纠偏机构(8)之间设置有齿轮传动组件(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管预压制传输带的纠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带机构(3)还包括主动轮(21)、从动轮(22)和伺服电机(23),主动轮(21)和从动轮(22)均转动连接在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之间,伺服电机(23)固定安装在第一侧板(1)的外表面,并且伺服电机(23)的旋转端与主动轮(21)端部固定连接,带体(4)套设在主动轮(21)和从动轮(22)的外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吸管预压制传输带的纠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纠偏机构(8)还包括两块横向支撑板(24)、不完全齿轮(25)、两个u形弯杆(26)、两个齿条(27)、两个弹簧(28)、中转柱(29)、第二伞齿轮(30)和第四皮带传动组件(31),横向支撑板(24)固定连接在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之间,不完全齿轮(25)和中转柱(29)均转动连接在两个横向支撑板(24)之间,第四皮带传动组件(31)设置在中转柱(29)和不完全齿轮(25)旋转端之间,两个u形弯杆(26)分别与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滑动连接,纠偏板(20)固定连接在u形弯杆(26)的上端,纠偏板(20)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海滨,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金利塑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