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大数据,特别涉及基于双范式融合张量cp分解的充电时长预测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兴起和制造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开始涉及电动车市场,为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由此,电动汽车保有量开始爆炸增长,产生了一系列基础设施数量不匹配的问题。因此,需要加快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特别是充电站的建设。根据我们采集的数据发现,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利用率存在不平衡的现象,部分充电桩的负荷需求过剩或过载,导致效率低下。为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充电需求,我们通过预测充电桩的充电时长来解决充电不平衡的现象,提高充电桩的利用效率。
2、当前,工业界和学术界进行了许多研究,旨在设计出有效的模型来预测未知充电桩的充电时长。现有模型的设计大多数是基于矩阵分解的方法,通过已知的历史充电桩充电时长预测未知的充电桩充电时长。然而,基于矩阵分解设计的模型,主要集中在处理二维静态数据上,而忽略了上下文信息(如时间和位置)。在实际应用中,上下文信息对充电桩充电时长的预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充电桩的充电时长是随着时间变化的,而基于矩阵
...【技术保护点】
1.基于双范式融合张量CP分解的充电时长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范式融合张量CP分解的充电时长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历史充电桩充电时长信息以四元组的形式进行存储,四元组表示形式为V=(d,h,u,t),d表示请求充电桩订单数据的历时天数,h表示每日充电桩充电的小时时间段,u表示用户使用的充电桩ID,t表示充电桩u号在第d天中第h小时段的充电时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范式融合张量CP分解的充电时长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包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范式融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双范式融合张量cp分解的充电时长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范式融合张量cp分解的充电时长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历史充电桩充电时长信息以四元组的形式进行存储,四元组表示形式为v=(d,h,u,t),d表示请求充电桩订单数据的历时天数,h表示每日充电桩充电的小时时间段,u表示用户使用的充电桩id,t表示充电桩u号在第d天中第h小时段的充电时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范式融合张量cp分解的充电时长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包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范式融合张量cp分解的充电时长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包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双范式融合张量cp分解的充电时长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1中,过程参数包括充电桩充电时长张量t,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艳,吴昊,杨兵,王兰,吉志敏,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