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装,尤其涉及一种气密检测工装。
技术介绍
1、参见图8-10,待测产品(11)是不锈精铸钢件,其属于汽车发动机类工件,为了安全保障,因此气密性检测是不可避免的。
2、待测产品(11)的上下两端分别具有第二开口(1102)、第三开口(1103),待测产品(11)的侧壁设有第一开口(1101)。
3、目前待测产品(11)在检测的过程中,下密封板(13)用于对待测产品(11)的第三开口(1103)进行定位并密封,上密封板(12)用于对第二开口(1102)进行密封,密封塞(16)用于对第一开口(1101)进行密封,紧接着接入气管接头,然后把整个装置放入水中并通入气体,最后静置观察是否有气泡以判断气密性情况。
4、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在于:需要人工手动密封待测产品并放入水中静置观察是否有气泡来进行判断待测产品的气密性是否合格。因此,检测效率低下,而且产品容易产生锈斑,导致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密检测工装,以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密检测工装,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固定设置有定位治具(2)、第一气缸(3)以及侧板组件,所述定位治具(2)可放置待测产品(11)并可实现对待测产品(11)的第三开口(1103)密封,所述侧板组件固定设置于定位治具(2)周边,第一气缸(3)固定设置于定位治具(2)的后侧,所述第一气缸(3)朝向待测产品(11)的一侧设有可往复运动的第一活塞杆(301),所述第一活塞杆(301)上固定设置有密封件(5),所述第一活塞杆(301)在第一气缸(3)的驱动下可推动密封件(5)实现对待测产品(11)的第一开口(1101)的密封;所述侧板组件的上方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密检测工装,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固定设置有定位治具(2)、第一气缸(3)以及侧板组件,所述定位治具(2)可放置待测产品(11)并可实现对待测产品(11)的第三开口(1103)密封,所述侧板组件固定设置于定位治具(2)周边,第一气缸(3)固定设置于定位治具(2)的后侧,所述第一气缸(3)朝向待测产品(11)的一侧设有可往复运动的第一活塞杆(301),所述第一活塞杆(301)上固定设置有密封件(5),所述第一活塞杆(301)在第一气缸(3)的驱动下可推动密封件(5)实现对待测产品(11)的第一开口(1101)的密封;所述侧板组件的上方固定设置有顶板(6),所述顶板(6)上固定设置有第二气缸(7),所述第二气缸(7)朝向待测产品(11)的一侧设有可往复运动的第二活塞杆(701);所述顶板(6)上还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第一贯穿孔(601),所述第一贯穿孔(601)与第二活塞杆(701)相适配,第二活塞杆(701)向下穿过第一贯穿孔(601)与压板(8)固定连接,所述压板(8)靠近待测产品(1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密封件(5),所述第二活塞杆(701)在第二气缸(7)的驱动下上下伸缩运动,以带动密封件(5)实现对待测产品(11)的第二开口(1102)的密封;所述定位治具(2)的内部设有气密性通道,所述气密性通道的内端(204)可通向待测产品(11)的第三开口(1103),所述气密性通道的外端(205)伸出到定位治具(2)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气密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治具(2)中部设有开口朝上的凹槽(201),所述凹槽(201)上过盈装配有密封圈(9),所述密封圈(9)的边缘可与待测产品(11)的第三开口(1103)的边缘形成密封配合,所述气密性通道的内端(204)位于密封圈(9)的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气密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01)内的周边设置有若干螺纹孔,若干所述螺纹孔环设在凹槽(201)的周边,以安装固定待测产品(11);所述凹槽(201)的后侧边缘设有定位壁(206),所述定位壁(206)可对待测产品(11)形成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气密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性通道的外端(205)向外穿过定位治具(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欢,何宏亮,冯艳如,李贵华,张兵,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吉邦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