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器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00606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18 17: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液压阻尼技术领域,提供减振器及其控制方法。减振器包括:储液缸、同轴且间隙地套置在储液缸中的工作缸和可轴向往复运动地伸入工作缸中的活塞杆;第一电磁阀,设置在活塞杆的端部、将工作缸的腔室分隔为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活塞杆的端部容置在第一工作腔中;第二电磁阀,设置在减振器的底端、连接第二工作腔和储液缸的储液腔;在活塞杆的压缩行程阶段,第二电磁阀导通第二工作腔通向储液腔的阻尼通路;在活塞杆的复原行程阶段,第一电磁阀导通第一工作腔通向第二工作腔的阻尼通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减振器采用两个阻尼可调的电磁阀分别控制压缩行程阶段和复原行程阶段的阻尼力,使减振器的阻尼调节范围大大增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压阻尼,具体地说,涉及减振器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在车辆中,存在一种减振器,其通过调节设置在减振器内部或外部的电磁阀单元,在活塞杆两个运动行程(压缩行程和复原行程)阶段实现对减振器所提供的阻尼力的调控。目前的减振器通常配置一个电磁阀,缸内油液在压缩行程阶段和复原行程阶段流经同一电磁阀,导致压缩行程和复原行程的油路设计容易相互影响,最终导致电磁阀无法发挥最大功效。

2、例如,在内置单电磁阀的减振器中,电磁阀的先导阀无法在压缩行程阶段和复原行程阶段同时发挥先导作用,导致减振器的阻尼力控制带宽受限,通常表现为复原行程阶段的阻尼力带宽较大,压缩行程阶段的阻尼力带宽较小。具体地,参见图1,目前的采用单电磁阀的减振器,在复原行程阶段s1的阻尼力调控水平尚可,复原行程阶段的阻尼力带宽较大,而在压缩行程阶段s2的阻尼力调控水平欠佳,压缩行程阶段的阻尼力带宽较小。

3、需要说明的是,上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专利技术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p>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振器,包括储液缸、同轴且间隙地套置在所述储液缸中的工作缸和可轴向往复运动地伸入所述工作缸中的活塞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复原行程阶段,所述第一电磁阀的主通道导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阀装配有附加阀,所述附加阀设置有: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阀还包括: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阀还设置有: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阀还包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器,包括储液缸、同轴且间隙地套置在所述储液缸中的工作缸和可轴向往复运动地伸入所述工作缸中的活塞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复原行程阶段,所述第一电磁阀的主通道导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阀装配有附加阀,所述附加阀设置有: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阀还包括: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阀还设置有: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阀还包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阀通过阀体与所述第一电磁阀装配,所述第一阀腔和所述第二阀腔间隔开设于所述阀体,所述附加阀的各阀片通过螺栓铆接于所述阀体。

8.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成陈冲古姆彭特·马努埃尔
申请(专利权)人:采埃孚汽车系统张家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