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直升机结构疲劳设计领域,涉及一种直升机复合材料拉扭条疲劳试验载荷谱编制方法。
技术介绍
1、复合材料拉扭条作为直升机旋翼系统的核心元件,依靠其扭转变形实现桨叶的变距运动,同时承受桨叶产生的巨大离心力。拉扭条是一个承受大变形、大载荷的结构件,一旦疲劳失效后会对直升机造成灾难性的后果,直升机复合材料拉扭条疲劳试验载荷谱编制方法是直升机疲劳寿命评定的关键技术。
2、由于传统疲劳试验载荷谱编制方法不适用于复合材料拉扭条,本专利技术针对直升机复合材料拉扭条载荷传递特点,提供了一种通过间接获取拉扭条实测载荷后编制承受拉、扭载荷的疲劳试验载荷谱编制方法,为复合材料拉扭条的疲劳寿命评定提供支撑。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目的
2、提供一种直升机复合材料拉扭条疲劳试验载荷谱编制方法,便于工程应用,满足复合材料拉扭条试验验证需要。
3、技术方案
4、一种直升机复合材料拉扭条疲劳试验载荷谱编制方法,步骤如下:
5、(1)一种直升机复合材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升机复合材料拉扭条疲劳试验载荷谱编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大桨距飞行状态改变引起的循环扭角每个飞行小时24次应叠加至拉扭条疲劳试验谱对应每个飞行小时的循环次数nmax和nmin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试验时可转化成100飞行小时的循环次数进行低周疲劳试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试验时要考虑试验加载误差不应大于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极限载荷试验应考虑复合材料拉扭条环境曝露影响系数k,上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升机复合材料拉扭条疲劳试验载荷谱编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大桨距飞行状态改变引起的循环扭角每个飞行小时24次应叠加至拉扭条疲劳试验谱对应每个飞行小时的循环次数nmax和nmin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试验时可转化成100飞行小时的循环次数进行低周疲劳试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试验时要考虑试验加载误差不应大于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巍,曾玖海,宋畅,宁远,赵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