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轴承渔线轮上的渔线轮主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986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轴承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该双轴承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可以降低渔线轮主体的制造成本。渔线轮主体(1)包括:安装在钓竿上的主体部件(1a)及用于显示水深的计数外罩(4),所述计数外罩(4)以覆盖主体部件的前部及主体部件的上部的方式安装,所述上部即位于安装钓竿的相反一侧。计数外罩包括:盖部件(4b)及外罩部件(4a),所述盖部件以覆盖主体部件(1a)的前部及主体部件(1a)的上部的方式安装并在其大致中央部设有上部开口的开口部(4c),所述外罩部件的内部收纳有显示部(5)及开关操作部(6)等各种电气部件,该外罩部件独立于开口部(4c),并以其上表面露出于外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开口部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渔线轮主体,尤其涉及安装在钓竿上的且在卷筒的前方放出钓线的双轴承渔线轮上的渔线轮主体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特开平10-210903号公报)公开了一种渔线轮主体。一般地,双轴承渔线轮包括渔线轮主体、安装在渔线轮主体上的卷筒、使卷筒回转的手柄。在这种双轴承渔线轮中,电动渔线轮或计数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上具有主体部件及载置于主体部件上部的外罩部件。在外罩部件的上表面上配置有显示部及设置在显示部周围的用于进行各种操作的开关操作部,所述显示部由用于显示水深的显示器构成。在外罩部件的内部收纳有用于控制显示部等的电气部件,该电气部件连接在显示部及开关操作部上。该外罩部件的上表面呈弯曲状,以使其可以覆盖主体部件的上部及前部,该外罩部件的下部光滑连接在主体部件上。另外,例如外罩部件还能起到防护部件的作用,防止当渔线轮下落时受到冲击而使主体部件受损伤。在这里,由于外罩部件与防护部件一体形成,不仅可以防止主体部件受损伤,还可以使外观更加美观。前述现有的双轴承渔线轮,由于钓线卷线量的差异而使用不同大小的卷筒,因此所提供的渔线轮的主体大小也不同。若使渔线轮主体的大小发生变化,则尤其是构成外形的主体部件及防护部件的大小也需要发生变化。一方面,即使改变主体部件及防护部件的大小,由于还可以使用其内部收纳的同样的部件,故没有必要改变外罩部件的大小。但是,这里,由于外罩部件与防护部件一体形成,若改变防护部件的大小,包含外罩部件在内的防护部件随着渔线轮主体大小的每次改变都要分别重新形成,因此会提高渔线轮主体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在双轴承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中,降低渔线轮主体的制造成本。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1所述的双轴承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为安装在钓竿上的且在卷筒的前方放出钓线的双轴承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其包括安装在钓竿上的主体部件,盖部件及外罩部件,所述盖部件以覆盖主体部件的前部及主体部件的上部的方式安装,所述主体部件的上部即位于安装钓竿的相反一侧,并且在其大致中央部具有上部开口的开口部,所述外罩部件的内部收纳有各种电气部件,该外罩部件独立于所述开口部,且该外罩部件以其上表面露出于外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开口部处。在该渔线轮主体中,由于外罩部件与盖部件分体形成,当改变渔线轮主体大小时,可仅改变盖部件的大小,而维持外罩部件的大小。因此,外罩部件的大小与盖部件的大小无关,可以通用,这样就能够降低渔线轮主体的制造成本。另外,由于外罩部件安装在形成于盖部件的大致中央部的开口部上,所以,外罩部件的周围被盖部件覆盖。因此,盖部件可起到外罩部件的防护部件的作用,例如,当渔线轮掉落时,可以防止外罩部件发生损伤。如技术方案1所述的渔线轮主体,技术方案2的渔线轮主体,其外罩部件为外形大致呈矩形的筐状部件。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该外形大致呈矩形的筐状部件的内部收纳有各种电气部件,因此可以提供一种简单的水密结构。如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渔线轮主体,技术方案3的渔线轮主体,在外罩部件的上表面上配置有进行各种显示的显示部。在该情况下,当通用外罩部件时,可使液晶显示器等显示部与外罩部件作为一个单元一体形成。如技术方案1至3任一项所述的渔线轮主体,技术方案4的渔线轮主体,在外罩部件的上表面上配置有用于进行各种操作的一个或多个开关操作部。在该情况下,当通用外罩部件时,可使按钮等开关操作部与外罩部件作为一个单元一体形成。如技术方案1至4任一项所述的渔线轮主体,技术方案5的渔线轮主体,盖部件的表面以较外罩部件的表面向内侧凹陷的方式安装。在该情况下,盖部件与外罩部件的外形配合容易。如技术方案1至4任一项所述的渔线轮主体,技术方案6的渔线轮主体,盖部件的表面以较外罩部件的表面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安装。在该情况下,可以防止外罩部件受损,并能保护配置在外罩部件上的显示部及开关操作部。如技术方案1至6任一项所述的渔线轮主体,技术方案7的渔线轮主体,盖部件通过螺钉固定在至少外罩部件及主体部件的任何一方上。在该情况下,外罩部件及主体部件的安装简单且可靠。如技术方案1至7任一项所述的渔线轮主体,技术方案8的渔线轮主体,盖部件具有卡止部,该卡止部可卡止于至少在外罩部件及主体部件的任何一方上形成的被卡止部上。在该情况下,例如将卡止部及被卡止部设计成凹凸部,外罩部件及主体部件之间的拆装更加容易。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双轴承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由于外罩部件与盖部件分体形成,故能够降低渔线轮主体的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所采用的双轴承渔线轮的立体图。图2为上述双轴承渔线轮的俯视图。图3为上述双轴承渔线轮的侧视纵剖面图。图4为上述双轴承渔线轮的纵剖面图。图5为上述双轴承渔线轮的外罩部件的放大纵剖面图。图6为上述外罩部件的后视图。图7为其他实施方式的与图6相当的视图。图8为其他实施方式的与图5相当的视图。图9为其他实施方式的与图1相当的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图2及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的双轴承渔线轮为小型计数渔线轮,具有对应钓线放线长度或卷线长度显示此时水深的水深显示功能。双轴承渔线轮主要包括可安装在钓竿上的渔线轮主体1,配置在渔线轮主体1的侧面的卷筒回转用手柄2,配置在手柄2的渔线轮主体1一侧的制动调整用的星形制动机构3。如图1至图4所示,渔线轮主体1包括安装在钓竿上的主体部件1a及用于显示水深的计数外罩4,所述计数外罩4以覆盖主体部件1a的前部及主体部件1a的上部的方式安装,该主体部件的上部1a,即位于安装钓竿的相反一侧。如图1、图2及图4所示,主体部件1a包括框架7,覆盖框架7左右的左侧盖8a、右侧盖8b,覆盖框架7的前部的前盖9,所述框架7由左右一对侧板7a、7b及与其连接的数个连接部件7c构成。在下侧的连接部件7c上一体形成有用于安装钓竿的竿安装脚15。如图4所示,在手柄2一侧的侧盖8b上以自由回转的方式支承有属于手柄2的回转轴的手柄轴20。如图3所示,在前盖9上形成有用于通过钓线的横长的开口9a。在主体部件1a的内部,以回转自由的方式支承有卷筒10,该卷筒10连接在手柄2上。如图3及图4所示,卷筒10以不可回转的方式安装在卷筒轴12上,卷筒轴12以可自由回转的方式安装在渔线轮主体1上。另外,在主体部件1a的手柄侧侧面上配置有未图示离合器的离合器操作杆11,该离合器用于开启、关闭手柄2与卷筒10之间的驱动与运动传递。若开启该离合器,在凭借诱饵自重进行放线的时候,可停止放线动作。另外,如图4所示,在主体部件1a的内部设有与卷筒10连动的水平卷紧机构13及回转传递机构14等,该回转传递机构将手柄12的回转经由卷筒轴12传递到卷筒10上。水平卷紧机构13设置在卷筒10的前方,如图3所示,其作用是与卷筒10连动进而将钓线均匀地缠绕在卷筒10上。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主体部件1a的上部,固定有用于显示水深的计数外罩4。计数外罩4包括盖部件4b及外罩部件4a,所述盖部件4b以覆盖主体部件1a的前部及主体部件1a的上部的方式安装并在其大致中央部设有上部开口的开口部4c,所述外罩部件4a其内部收纳有显示部5及开关操作部6等各种电气部件,该外罩部件4a独立于开口部4c,并以其上表面露出于外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开口部4c处。如图5及图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轴承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其为安装在钓竿上的且可在卷筒的前方放出钓线的双轴承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包括:    安装在前述钓竿上的主体部件,盖部件及外罩部件,    所述盖部件以覆盖前述主体部件的前部及前述主体部件的上部的方式安装,该主体部件的上部,即位于安装钓竿的相反一侧,并且在其大致中央部具有上部开口的开口部,    所述外罩部件的内部收纳有各种电气部件,该外罩部件独立于前述开口部,并以其上表面露出于外部的方式安装在前述开口部处。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5-6-30 191818/20051.一种双轴承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其为安装在钓竿上的且可在卷筒的前方放出钓线的双轴承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包括安装在前述钓竿上的主体部件,盖部件及外罩部件,所述盖部件以覆盖前述主体部件的前部及前述主体部件的上部的方式安装,该主体部件的上部,即位于安装钓竿的相反一侧,并且在其大致中央部具有上部开口的开口部,所述外罩部件的内部收纳有各种电气部件,该外罩部件独立于前述开口部,并以其上表面露出于外部的方式安装在前述开口部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承渔线轮上的渔线轮主体,前述外罩部件为外形大致呈矩形的筐状部件。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轴承渔线轮上的渔线轮主体,在前述外罩部件的上表面上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栗山博明山本和人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