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电源切换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97791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电源切换开关,其包括两开关机构以及进行两开关机构切换开合闸的动触头操作机构,且两开关机构对称地设置于动触头操作机构两侧,通过动触头操作机构的不同旋转方向实现其中一开关机构动触头组与静触头的合闸,而另一开关机构动触头组与静触头的开闸,另外,动触头上设置有上、下两个动触点,则静触头包括用于与上、下两个动触点对应开合闸的上下两个静触头,且下静触头为弯杆,通过设定该弯杆的下静触头水平段和下静触头倾斜段的角度范围为100~130°,实现开关机构开闸时双分断,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但能有效地提高PC级双电源的转换速度,而且能实现动触头双分断,增强动触头触点的灭弧能力,提高产品安全系数。(*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电源切换开关,应用于PC级双电源的切换。
技术介绍
现今市场上广泛存在PC级双电源,虽然实现了切换速度比CB级双电源快的优势, 但是存在不少安全隐患,比方说因为速度快,因为一路切换未完成,而二路已经合闸,容易 造成相间短路,即使一路已经分闸,但是容易产生拉弧,长时间会影响触点的接触面,也会 减少双电源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电源切换开关,其通过动触头的双 分断以实现双电源快速转换,不但能有效地提高PC级双电源的转换速度,而且能实现动触 头双分断,增强动触头触点的灭弧能力,提高产品安全系数。为实现以上的技术目的,本技术将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双电源切换开关,包括两开关机构以及进行两开关机构切换开合闸的动触头 操作机构,两开关机构关于动触头操作机构对称设置,每一组开关机构包括静触头以及动 触头组,所述动触头组包括一片以上的动触头片,动触头片之间通过第一旋转轴同轴连接, 动触头片上设置有上动触点以及下动触点,静触头包括与上动触点开合间的上静触头以及 用于与下动触点开合间的下静触头,该下静触头为弯杆,由一体设置的下静触头水平段及 与该下静触头水平段圆弧连接的下静触头倾斜段组成,下静触头水平段与下静触头倾斜段 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00 130°,且弯杆圆弧面的凹面面向下动触点设置,所述动触头操作 机构包括轴套,该轴套为板构件,轴套板面上按照等腰三角形分布设置有三个转动副,位于 顶点的转动副内安装有用于动触头切换的主动旋转轴,而位于底部的两转动副内则分别安 装有一根用于动触头切换的从动旋转轴,每一根从动旋转轴上配合连接有两连杆,所述动 触头组安装于两连杆之间,且动触头组与两连杆通过第二旋转轴同轴连接。所述轴套为截面呈开口槽设置的板构件,其中位于顶点的转动副设置于轴套开口 槽的封闭端,而位于底部的两个转动副则设置于轴套开口槽的开口端。每一片动触头片都设置有触点扭矩调节装置,所述触点扭矩调节装置包括支座以 及弹性部件,该支座为截面呈开口槽设置的板构件,所述动触头片置于支座开口槽内,且动 触头片以及支座通过第一旋转轴定位连接,弹性部件的两端挤压于动触头片以及支座开口 槽封闭端之间。所述两连杆设置于轴套开口槽的两开口端之间。所述弹性部件为压簧。所述轴套为U形板构件。组成两开关机构下静触头的下静触头水平段为同一杆件。根据以上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在动触头操作机构两侧对称地设置两开关机构,通过动触头操 作机构的不同旋转方向实现其中一开关机构动触头组与静触头的合闸,而另一开关机构动 触头组与静触头的开闸,另外,由于动触头上设置有上、下两个动触点,则静触头包括用于 与上、下两个动触点对应开合间的上下两个静触头,且下静触头为弯杆,通过设定该弯杆的 下静触头水平段和下静触头倾斜段的角度范围为100 130°,实现开关机构开闸时双分 断,因此,本技术不但能有效地提高PC级双电源的转换速度,而且能实现动触头双分 断,增强动触头触点的灭弧能力,提高产品安全系数,即本技术通过模块化结构设计和 动触头系统的改进,能彻底消除双电源的隐患,达到两路电源的转换速度快,安全系数高, 性能稳定的效果; 2.每一片动触头片都设置有触点扭矩调节装置,则进行合闸时,支座对弹性部件 的挤压会增加动触头下动触点的合间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延缓从动旋转轴的旋转运动, 防止动触头上动触点和上静触头的快速合间,保护上动触点和上静触头的触点接触面,增 加机械寿命,压簧最后形成触头终压力。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动触头组的工装结构示意图;其中,上静触头11下静触头倾斜段121下静触头水平段122下动触点21上动 触点22轴套3从动旋转轴31主动旋转轴32连杆4第二旋转轴5第一旋转轴6支座71 弹性部件72。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双电源切换开关,包括两开关机构以及进行 两开关机构切换开合间的动触头操作机构,两开关机构关于动触头操作机构对称设置,每 一组开关机构包括静触头以及动触头组,所述动触头组包括一片以上的动触头片,动触头 片之间通过第一旋转轴6同轴连接,另动触头片上设置有上动触点22以及下动触点21,静 触头包括与上动触点22开合闸的上静触头11以及用于与下动触点21开合闸的下静触头, 该下静触头为弯杆,由一体设置的下静触头水平段122及与该下静触头水平段122圆弧连 接的下静触头倾斜段121组成,下静触头水平段122与下静触头倾斜段121之间的夹角范 围为100 130°,且弯杆圆弧面的凹面面向下动触点21设置,另外组成两开关机构下静触 头的下静触头水平段122为同一杆件,即本技术所述的两开关机构共有同一个下静触 头。所述动触头操作机构包括轴套3,该轴套3为截面呈开口槽设置的U形板构件, 轴套3板面上按照等腰三角形分布设置有三个转动副,其中位于顶点的转动副设置于轴套 开口槽的封闭端,而位于底部的两个转动副则设置于轴套开口槽的开口端,设置于轴套开 口槽封闭端的转动副内安装有用于动触头切换的主动旋转轴32,而设置于轴套3开口槽开 口端的两个转动副内分别安装有一根用于动触头切换的从动旋转轴31,每一根从动旋转轴 31上配合连接有两连杆4,且两连杆4设置于轴套3开口槽的两开口端之间,而动触头组则置于两连杆4之间,且动触头组与两连杆4通过第二旋转轴5同轴连接,由此可知,可根据 不同电流增加动触头片数。 每一片动触头片都设置有触点扭矩调节装置,所述触点扭矩调节装置包括支座71 以及弹性部件72,弹性部件72为压簧,所述支座71为截面呈开口槽设置的板构件,所述动 触头片置于支座71开口槽内,且动触头片以及支座71通过第一旋转轴6定位连接,弹性部 件72的两端挤压于动触头片以及支座71开口槽封闭端之间。权利要求一种双电源切换开关,包括两开关机构以及进行两开关机构切换开合闸的动触头操作机构,两开关机构关于动触头操作机构对称设置,每一组开关机构包括静触头以及动触头组,所述动触头组包括一片以上的动触头片,动触头片之间通过第一旋转轴同轴连接,其特征在于,动触头片上设置有上动触点以及下动触点,静触头包括与上动触点开合闸的上静触头以及用于与下动触点开合闸的下静触头,该下静触头为弯杆,由一体设置的下静触头水平段及与该下静触头水平段圆弧连接的下静触头倾斜段组成,下静触头水平段与下静触头倾斜段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00~130°,且弯杆圆弧面的凹面面向下动触点设置,所述动触头操作机构包括轴套,该轴套为板构件,轴套板面上按照等腰三角形分布设置有三个转动副,位于顶点的转动副内安装有用于动触头切换的主动旋转轴,而位于底部的两转动副内则分别安装有一根用于动触头切换的从动旋转轴,每一根从动旋转轴上配合连接有两连杆,所述动触头组安装于两连杆之间,且动触头组与两连杆通过第二旋转轴同轴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源切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为截面呈开口槽设 置的板构件,其中位于顶点的转动副设置于轴套开口槽的封闭端,而位于底部的两个转动 副则设置于轴套开口槽的开口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电源切换开关,包括两开关机构以及进行两开关机构切换开合闸的动触头操作机构,两开关机构关于动触头操作机构对称设置,每一组开关机构包括静触头以及动触头组,所述动触头组包括一片以上的动触头片,动触头片之间通过第一旋转轴同轴连接,其特征在于,动触头片上设置有上动触点以及下动触点,静触头包括与上动触点开合闸的上静触头以及用于与下动触点开合闸的下静触头,该下静触头为弯杆,由一体设置的下静触头水平段及与该下静触头水平段圆弧连接的下静触头倾斜段组成,下静触头水平段与下静触头倾斜段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00~130°,且弯杆圆弧面的凹面面向下动触点设置,所述动触头操作机构包括轴套,该轴套为板构件,轴套板面上按照等腰三角形分布设置有三个转动副,位于顶点的转动副内安装有用于动触头切换的主动旋转轴,而位于底部的两转动副内则分别安装有一根用于动触头切换的从动旋转轴,每一根从动旋转轴上配合连接有两连杆,所述动触头组安装于两连杆之间,且动触头组与两连杆通过第二旋转轴同轴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泉马建亚郭锴钒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全凯帆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