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及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97244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15 1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芯及电池,电芯包括壳体,壳体具有容纳腔;卷芯,卷芯位于容纳腔内,卷芯包括卷绕的第一极片、隔膜和第二极片,隔膜位于相邻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极性相反;第一极片具有减薄部,沿着第二方向,减薄部的厚度小于第一极片其余位置的厚度,减薄部与壳体的端角位置相对。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明显改善高能量密度电芯长循环容易发生的角裂问题,有效延长出现四角角裂循环次数,甚至在长循环使用中不出现角裂,从而提高了电芯的整体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涉及电芯及电池


技术介绍

1、随着5g时代的到来及锂离子电池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快速充电能力以及充放电倍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在追求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的同时,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2、目前,高能量密度的电池因尺寸设计更为极限,在长循环过程中卷芯膨胀对铝塑膜进行反复挤压和拉伸,电芯的四角容易发生角裂,引起深度膨胀超标、内阻增大、鼓气漏液等导致电池循环失效,甚至引起燃烧和爆炸。

3、前面的叙述在于提供一般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芯及电池,可明显改善高能量密度电芯长循环容易发生的角裂问题,甚至在长循环使用中不出现角裂,从而提高了电芯的整体使用寿命。

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芯,包括:

3、壳体,壳体具有容纳腔;

4、卷芯,卷芯位于容纳腔内,卷芯包括卷绕的第一极片、隔膜和第二极片,隔膜位于相邻的第一极片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沿着第一方向,所述壳体的端角在设置有所述减薄部的所述第一极片所在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减薄部的投影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芯具有平直区和弧形区,所述弧形区位于所述平直区的一侧,所述减薄部位于所述弧形区,且朝着所述平直区延伸,所述减薄部覆盖至少部分所述平直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减薄部覆盖所述平直区的长度大于或等于1mm,且小于或等于3mm。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位于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沿着第一方向,所述壳体的端角在设置有所述减薄部的所述第一极片所在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减薄部的投影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芯具有平直区和弧形区,所述弧形区位于所述平直区的一侧,所述减薄部位于所述弧形区,且朝着所述平直区延伸,所述减薄部覆盖至少部分所述平直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减薄部覆盖所述平直区的长度大于或等于1mm,且小于或等于3mm。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位于所述卷芯的最外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减薄部包括通孔,所述通孔沿着第三方向贯穿所述第一极片的相对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设有第一集流体和第一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形成在所述第一集流体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个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贴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文祥刘春洋谭正柯何志佳张佳雨唐伟林伯祥吴兰星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