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劲性梁内双型钢水平受力的构件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96200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15 1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平衡劲性梁内双型钢水平受力的构件及其施工方法,所述构件包括:一钢筋支架、多对侧拉组件以及一对拉钢筋,所述钢筋支架设置于双型钢的上翼缘上,所述对拉钢筋设置于双型钢跨度50%范围内下翼缘上,每对侧拉组件对称设置于双型钢的腹板外侧与梁侧模板之间;其中,每个侧拉组件均包括:三角板、立筋以及对拉螺栓,所述三角板被焊接于型钢的腹板外侧,所述立筋的一端与所述三角板向外的一角焊接,另一端与设置于梁侧模板上的对拉螺栓焊接。基于在双型钢上设置本构件,在确保劲性梁的双型钢的承载力的同时,能够平衡双型钢侧压力,实现侧压力的传导两边贯通而达到自平衡,避免下翼缘在水平荷载的作用下出现外翻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特别涉及一种平衡劲性梁内双型钢水平受力的构件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建筑设计理念和建造技术的进步,公共建筑正朝向大空间、多功能的方向发展,内部空间越发复杂多变。上下层结构之间因使用功能和空间布局不同导致竖向构件无法对齐的情况十分常见,需要转换梁实现上下层竖向构件之间的转置,完成竖向荷载的传递。

2、由于柱所受竖向荷载较大,对转换梁的承载力有较高要求,因此转换梁截面尺寸通常较大,并广泛采用型钢混凝土梁的结构形式。型钢混凝土梁又被称为劲性梁,是一种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内部的型钢梁有效提高了混凝土梁的强度和变形性能,而混凝土的包裹又解决了大尺寸型钢梁高厚比带来的局部稳定问题,并改善了型钢梁的抗火性能。

3、随着建筑使用要求的不断提高,劲性梁也由内部单根型钢梁发展为两根甚至多根型钢梁,尽管能以更小的截面尺寸实现更高的承载力,但内部多根型钢梁的存在也给劲性梁混凝土部分的钢筋绑扎和支模带来了影响,存在型钢梁侧压力无法平衡,出现型钢下翼缘在水平荷载的作用下呈现外翻的现象。

4、因此,如何确保劲性梁承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衡劲性梁内双型钢水平受力的构件,所述双型钢为两根平行设置的型钢,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钢筋支架、多对侧拉组件以及一对拉钢筋,所述钢筋支架设置于双型钢的上翼缘上,所述对拉钢筋设置于双型钢跨度50%范围内下翼缘上,每对侧拉组件对称设置于双型钢的腹板外侧与梁侧模板之间;其中,每个侧拉组件均包括:三角板、立筋以及对拉螺栓,所述三角板被焊接于型钢的腹板外侧,所述立筋的一端与所述三角板向外的一角焊接,另一端与设置于梁侧模板上的对拉螺栓焊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劲性梁内双型钢水平受力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支架包括:一支架本体和对称固定于所述支架本体底部的两个支撑杆,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衡劲性梁内双型钢水平受力的构件,所述双型钢为两根平行设置的型钢,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钢筋支架、多对侧拉组件以及一对拉钢筋,所述钢筋支架设置于双型钢的上翼缘上,所述对拉钢筋设置于双型钢跨度50%范围内下翼缘上,每对侧拉组件对称设置于双型钢的腹板外侧与梁侧模板之间;其中,每个侧拉组件均包括:三角板、立筋以及对拉螺栓,所述三角板被焊接于型钢的腹板外侧,所述立筋的一端与所述三角板向外的一角焊接,另一端与设置于梁侧模板上的对拉螺栓焊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劲性梁内双型钢水平受力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支架包括:一支架本体和对称固定于所述支架本体底部的两个支撑杆,所述支架本体设置于双型钢的上翼缘上,两个支撑杆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与双型钢的腹板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衡劲性梁内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云鹤孙宇杰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