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水位监测功能的水稻栽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93700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11 15: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水位监测功能的水稻栽培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滑动架及下滑动架,上滑动架开设有上滑槽,下滑动架开设有下滑槽,上滑槽与下滑槽配合滑动连接有多个中空栽培柱,每一中空栽培柱内均设置有多个沿其高度方向分布的储液腔,每一储液腔的外周均斜向上设置有多根与之连通的倾斜栽培管;于上滑动架的上方设置有水平导液管,水平导液管连通有多根向下与中空栽培柱一一对应的注液管,最下方的储液腔的侧壁设置有透明观察窗,最下方的储液腔内滑动连接有银色反光板,下滑动架的一侧设置有多个与中空栽培柱一一对应的水位检测器。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柱状栽培的方式栽培水稻,不需要考虑层间距的问题,能够有助于提高空间利用率及提高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稻栽培,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水位监测功能的水稻栽培装置


技术介绍

1、在农业领域,水稻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其栽培技术和方法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传统的水稻种植模式依赖于露天田间栽培,这种模式受到季节变化、气候条件和病虫害的影响较大,产量和质量难以得到稳定保障。为了克服这些限制,并实现水稻栽培的高效率和高产出,近年来植物工厂的应用逐渐增多,尤其是在城市农业和垂直农业的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

2、植物工厂是一种集成了现代信息技术、环境控制技术、作物栽培技术和生物技术于一体的高效农业生产系统。在这种环境下,可以通过精确调控光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因子,实现水稻的全年无间断生产。为了最大化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植物工厂通常采用多层立体种植架的形式进行栽培。

3、然而,由于水稻苗生长的高度通常超过其他多数蔬菜作物,水稻的生长高度会跟很多因素有关,因此难以根据水稻的高度设置层间距。如果层间距设置得过大,虽然可以确保水稻苗正常生长,但会降低空间利用率;反之,若层间距过小,则可能限制水稻苗的生长,影响其发育和产量。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水位监测功能的水稻栽培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滑动架(1)及下滑动架(2),所述上滑动架(1)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上滑槽(11),所述下滑动架(2)开设有与所述上滑槽(11)相对应的下滑槽(2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滑槽(11)与所述下滑槽(21)配合滑动连接有多个中空栽培柱(3),每一中空栽培柱(3)内均设置有多个沿其高度方向分布的储液腔(32),每一储液腔(32)的外周均斜向上设置有多根与之连通的倾斜栽培管(33),每一储液腔(32)的顶部均开设有漏液孔,除最上方的漏液孔外,每一漏液孔均向上设置有伸入上一储液腔(32)的限位漏液管(34),最上方的漏液孔向上设置有穿过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水位监测功能的水稻栽培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滑动架(1)及下滑动架(2),所述上滑动架(1)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上滑槽(11),所述下滑动架(2)开设有与所述上滑槽(11)相对应的下滑槽(2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滑槽(11)与所述下滑槽(21)配合滑动连接有多个中空栽培柱(3),每一中空栽培柱(3)内均设置有多个沿其高度方向分布的储液腔(32),每一储液腔(32)的外周均斜向上设置有多根与之连通的倾斜栽培管(33),每一储液腔(32)的顶部均开设有漏液孔,除最上方的漏液孔外,每一漏液孔均向上设置有伸入上一储液腔(32)的限位漏液管(34),最上方的漏液孔向上设置有穿过所述上滑槽(11)的加液管(35),每一储液腔(32)内均设置有拱形引流隔板(36),每一拱形引流隔板(36)的边缘均开设有多个漏液口(37),每一中空栽培柱(3)的下端均向下设置有穿过所述下滑槽(21)的连接柱(3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水位监测功能的水稻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倾斜栽培管(33)的管口均高于对应储液腔(32)内的限位漏液管(34)的管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水位监测功能的水稻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中空栽培柱(3)的下端均设置有矩形限位盘(31),所述下滑动架(2)得到上端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与所述矩形限位盘(31)滑动连接的限位滑槽(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水位监测功能的水稻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滑动架(1)于所述上滑槽(11)的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黎明周行段绍彪沈雪峰冯乃杰郑殿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