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面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透气面料。
技术介绍
1、面料就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
2、面料包括梭织面料和针织面料,梭织面料(woven fabric)也称机织物,是把经纱和纬纱相互垂直交织在一起形成的织物。其基本组织有平纹、斜纹、缎纹三种。不同的梭织面料也是由这三种基本组织及由其变化多端的组织而构成。主要有雪纺、牛津布、牛仔布、斜纹布、法兰绒、花缎等。
3、针织面料(knitted fabric)用织针将纱线或长丝构成线圈,再把线圈相互串套而成,由于针织物的线圈结构特征,单位长度内储纱量较多,因此大多有很好的弹性。针织面料有单面和双面之分。主要有汗布、天鹅绒、鸟眼布、网眼布等。
4、在针织面料中采用的材料不同,针织的花型不同,都会获得不同功能的面料,本申请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颖的吸湿透气面料,且面料上体现的花纹肌理的结构独特,以满足相应人群的喜爱。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气面料,旨在改善现有的面料花型肌理较为常见,导致面料的花型类别较少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透气面料,包括六针十路的透气单元,且所述透气单元循环扩展编织形成透气面料;
3、所述透气单元的第3、5、8和10路为双纱线成圈针织,所述透气单元的第4或9路纱线上设置有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第一集圈针织点,且两个以
4、所述透气单元的第1和2路纱线或者第6和7路纱线在同一针的纱线上设置有第二集圈针织点,且所述第二集圈针织点与所述第一集圈针织点为相邻针的位置设置。
5、优选的,所述透气单元的第4或9路纱线上设置有两个的第一集圈针织点,且两个所述第一集圈针织点间隔一针设置,所述第二集圈针织点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集圈针织点之间针上。
6、优选的,所述透气单元的第1路为浮线、集圈、浮线、成圈、成圈、成圈针织形成针织交接点;所述透气单元的第2路为浮线、集圈、浮线、成圈、成圈、成圈针织形成针织交接点;所述透气单元的第3路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针织形成针织交接点;所述透气单元的第4路为浮线、成圈、浮线、集圈、浮线、集圈针织形成针织交接点;所述透气单元的第5路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针织形成针织交接点;所述透气单元的第6路为成圈、成圈、成圈、浮线、集圈、浮线针织形成针织交接点;所述透气单元的第7路为成圈、成圈、成圈、浮线、集圈、浮线针织形成针织交接点;所述透气单元的第8路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针织形成针织交接点;所述透气单元的第9路为集圈、浮线、集圈、浮线、成圈、浮线针织形成针织交接点;所述透气单元的第10路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针织形成针织交接点。
7、优选的,所述透气单元的第3、5、8和10路纱线为dty 75d/72f的涤纶纱线与40d的氨纶纱线双线结构针织。
8、优选的,所述透气单元的第4和9路的纱线为dty 30d/12f的超细涤纶纱线。
9、优选的,所述透气单元的第1、2、6和7路的纱线为dty 75d/72f的涤纶纱线。
10、优选的,透气面料的针密度为55以及纱密度为45。
11、优选的,所述透气面料的纱面肌理为扇形网孔肌理。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3、1、在透气单元上第一集圈针织点和第二集圈针织点位置处会形成透气的网孔,如此可以在透气面料上则会形成一个个透气的小孔结构,达到所需的透气孔的肌理结构。
14、2、为了提高透气面料肌理结构的美观,可以对第一集圈针织点和第二集圈针织点进行排布。例如:两个第一集圈针织点和一个第二集圈针织点相邻针排布,形成“y”字形或扇形结构的网孔肌理;或者,一个第一集圈针织点和一个第二集圈针织点相邻针排布,形成类“7”字形的网孔肌理,体现出不同的肌理结构,提高外观的美观度。
15、3、透气面料采用两种不同的涤纶纱线进行针织,可以提高透气面料的吸湿性能,保持透气表面的干爽;且涤纶具有耐磨的性能,可以保持透气面料表面的整洁度。再通过搭配氨纶的弹性纤维,使得透气面料具有弹性,以保证穿着的舒适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气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六针十路的透气单元(200),且所述透气单元(200)循环扩展编织形成透气面料(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气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单元(200)的第4或9路纱线上设置有两个的第一集圈针织点(201),且两个所述第一集圈针织点(201)间隔一针设置,所述第二集圈针织点(202)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集圈针织点(201)之间针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气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单元(200)的第1路为浮线、集圈、浮线、成圈、成圈、成圈针织形成针织交接点;所述透气单元(200)的第2路为浮线、集圈、浮线、成圈、成圈、成圈针织形成针织交接点;所述透气单元(200)的第3路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针织形成针织交接点;所述透气单元(200)的第4路为浮线、成圈、浮线、集圈、浮线、集圈针织形成针织交接点;所述透气单元(200)的第5路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针织形成针织交接点;所述透气单元(200)的第6路为成圈、成圈、成圈、浮线、集圈、浮线针织形成针织交接点;所述透气单元(200)的第7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气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单元(200)的第3、5、8和10路纱线为DTY 75D/72F的涤纶纱线与40D的氨纶纱线双线结构针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气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单元(200)的第4和9路的纱线为DTY 30D/12F的超细涤纶纱线。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气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单元(200)的第1、2、6和7路的纱线为DTY 75D/72F的涤纶纱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气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单元(200)的针密度为55以及纱密度为4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气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面料(100)的纱面肌理为扇形网孔肌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气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六针十路的透气单元(200),且所述透气单元(200)循环扩展编织形成透气面料(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气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单元(200)的第4或9路纱线上设置有两个的第一集圈针织点(201),且两个所述第一集圈针织点(201)间隔一针设置,所述第二集圈针织点(202)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集圈针织点(201)之间针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气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单元(200)的第1路为浮线、集圈、浮线、成圈、成圈、成圈针织形成针织交接点;所述透气单元(200)的第2路为浮线、集圈、浮线、成圈、成圈、成圈针织形成针织交接点;所述透气单元(200)的第3路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针织形成针织交接点;所述透气单元(200)的第4路为浮线、成圈、浮线、集圈、浮线、集圈针织形成针织交接点;所述透气单元(200)的第5路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针织形成针织交接点;所述透气单元(200)的第6路为成圈、成圈、成圈、浮线、集圈、浮线针织形成针织交接点;所述透气单元(200)的第7路为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友如,董稳定,吴杰,袁雷,
申请(专利权)人:三六一度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