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水上平台,具体涉及一种可自适应水位的水上漂浮式光伏发电平台。
技术介绍
1、我国力争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和努力争取2060年前碳中和,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大规模增长,在此背景下,水上漂浮式光伏电站已经成为光伏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水上漂浮式光伏电站具有不占用土地资源、发电效率高的特点,同时,将太阳能电池板覆盖在水面上,还可以减少水面蒸发量、抑制藻类繁殖、保护水资源等的作用。但是水上光伏电站已经面临着适宜开发的封闭水域面积不足的问题,要使水上光伏电站得到规模化发展,开发内陆大型水域和近海等开放型水域的光伏电站是必经之路。
2、内陆大型水域和近海的水上漂浮式光伏发电平台由于处于开放水域,相对于封闭水域的光伏发电平台,他将面临着更恶劣的环境,开放水域时常遭受台风或大风浪的影响。因此,开发新型的能抗风浪、防台风的水上漂浮式光伏发电平台对于光伏发电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可自适应水位的水上漂浮式光伏发电平台;解决目前水上漂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自适应水位的水上漂浮式光伏发电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上下分布的顶部环形浮体(1)、中部环形浮体(2)、底部环形浮体(3),在顶部环形浮体(1)的上端固定设置有一个水平的圆环状的检修平台(8),在检修平台(8)的上端固定设置有一个上凸的圆球面状的支撑平台(11),支撑平台(11)上设置有光伏发电组件;在底部环形浮体(3)外侧的水底沿着周圈均匀地固定设置有六个水底锚固件(4),每个水底锚固件(4)均通过一根锚固缆绳(5)与底部环形浮体(3)相固定连接;顶部环形浮体(1)与中部环形浮体(2)通过周圈均匀设置的连接杆(6)相固定连接,中部环形浮体(2)与底部环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适应水位的水上漂浮式光伏发电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上下分布的顶部环形浮体(1)、中部环形浮体(2)、底部环形浮体(3),在顶部环形浮体(1)的上端固定设置有一个水平的圆环状的检修平台(8),在检修平台(8)的上端固定设置有一个上凸的圆球面状的支撑平台(11),支撑平台(11)上设置有光伏发电组件;在底部环形浮体(3)外侧的水底沿着周圈均匀地固定设置有六个水底锚固件(4),每个水底锚固件(4)均通过一根锚固缆绳(5)与底部环形浮体(3)相固定连接;顶部环形浮体(1)与中部环形浮体(2)通过周圈均匀设置的连接杆(6)相固定连接,中部环形浮体(2)与底部环形浮体(3)通过自由铰接式连接装置(7)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适应水位的水上漂浮式光伏发电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环形浮体(1)、中部环形浮体(2)、底部环形浮体(3)均为水平设置的圆环状结构,并且沿着同一竖直轴线上、中、下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适应水位的水上漂浮式光伏发电平台,其特征在于:底部环形浮体(3)以及中部环形浮体(2)均位于水平以下,顶部环形浮体(1)仅部分浸没在水里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适应水位的水上漂浮式光伏发电平台,其特征在于:检修平台(8)的外边缘处设置有一圈竖直的护栏(9),并且在检修平台(8)的外边缘处设置有一个可伸缩爬梯(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适应水位的水上漂浮式光伏发电平台,其特征在于:连接杆(6)保持竖直,连接杆(6)的上端与顶部环形浮体(1)下端相固定连接,连接杆(6)的下端与中部环形浮体(2)上端相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适应水位的水上漂浮式光伏发电平台,其特征在于:中部环形浮体(2)的上端均匀设置有一圈平台支撑机构(12),平台支撑机构(12)的下端与中部环形浮体(2)相固定连接,平台支撑机构(12)的上端与支撑平台(11)相固定连接,通过一圈平台支撑机构(12)对支撑平台(11)进行支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适应水位的水上漂浮式光伏发电平台,其特征在于:中部环形浮体(2)与底部环形浮体(3)通过周圈均匀设置的铰接杆(17)相连接,铰接杆(17)的上端通过万向连接器(18)与中部环形浮体(2)万向连接,铰接杆(17)的下端通过万向连接器(18)与底部环形浮体(3)万向连接,一圈连接杆(6)以及两端的万向连接器(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光,黄朋飞,张辉,郭俊,黄羽,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众创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