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光圈及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906875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30 15: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光圈及镜头,涉及镜头结构技术领域,其中,所述可调节光圈包括底座、两个光圈叶片以及传动结构,底座包括安装座以及套设于所述安装座外部的固定框,所述安装座相对所述固定框沿镜头光轴方向活动,用以调节镜头焦距;两个所述光圈叶片叠设于所述安装座,且每一所述光圈叶片上开设有透光孔,两个所述光圈叶片可错位活动设置,以调节两个所述透光孔重叠部分面积;所述传动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座的传动件,所述传动件传动连接所述固定框和至少一个所述光圈叶片,以在所述固定框与所述安装座相对活动时,驱动所述光圈叶片错位活动。本方案通过设置传动结构在镜头调节焦距的同时调整光圈大小,整体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镜头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可调节光圈及镜头


技术介绍

1、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除常规的像素指标外,光圈大小、传感器体积等也逐渐成为评价电子设备的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对于光圈大小问题,电子设备的厂商通常通过加大光圈以提升进光量来提升电子设备在低环境光源下的成像效果,但一味加大光圈可能存在边缘画质和高光溢出的问题,进而导致景深变短,高亮度环境下细节无法完全呈现,从而使得失焦引起的模糊更加剧烈,且焦深制程难度提高;而缩小光圈,必然又会影响电子设备的成像效果,使得现有的摄像头无法兼顾小光圈下的拍摄效果以及大光圈下的边缘画质和高光溢出的问题。

2、目前,为了兼顾摄像头在大光圈的边缘画质和高光溢出的问题以及小光圈下的成像效果问题,通常采用在摄像头的入光侧设置可变光圈来实现,可变光圈的通光孔的孔径大小可根据环境亮度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的拍摄环境,进而确保摄像头的拍摄效果。现有的可变光圈一般都是靠步进马达或者电磁阀等提供驱动,实现光圈切换。当镜头空间狭小时,会导致步进马达或者电磁阀无有效的摆放空间。


<b>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光圈,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光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的一端抵持于所述固定框,另一端传动连接至少一个所述光圈叶片,所述固定框的内壁到镜头光轴的距离沿镜头光轴方向逐渐增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光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的内壁沿镜头光轴方向呈阶梯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光圈,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光圈叶片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光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圈叶片上开设有导槽,所述传动件上设置有伸入所述导槽的导柱,所述导槽与所述传动件活动方向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光圈,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光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的一端抵持于所述固定框,另一端传动连接至少一个所述光圈叶片,所述固定框的内壁到镜头光轴的距离沿镜头光轴方向逐渐增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光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的内壁沿镜头光轴方向呈阶梯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光圈,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光圈叶片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光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圈叶片上开设有导槽,所述传动件上设置有伸入所述导槽的导柱,所述导槽与所述传动件活动方向呈一定角度设置,以使得所述传动件活动通过所述导柱抵持于所述导槽的槽壁驱动所述光圈叶片转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承邱盛平王浩李昆谭穗静吴恙刘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