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粘滞阻尼器的装配式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885237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30 15:0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粘滞阻尼器的装配式节点,包括框架梁、数根钢柱、粘滞阻尼器固定片和粘滞阻尼器,框架梁分为上框架梁和下框架梁,上框架梁的下端面连接有钢柱,钢柱的下端连接粘滞阻尼器固定片,下框架梁的上端面连接有钢柱,钢柱的上端连接粘滞阻尼器固定片,两根钢柱与上框架梁和下框架梁位于同一平面,且两根钢柱错位设置,两根钢柱的粘滞阻尼器固定片分别与粘滞阻尼器的两端相连接。本技术通过钢柱与框架梁相连接,减小了结构的自重,使得结构受到的地震作用变小,增加了结构的抗风险性,可降低传统方法给结构带来的荷载和刚度,更有利于结构设计和结构抗争;便于预制框架梁,方便连接施工、后期维修和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具体涉及一种粘滞阻尼器的装配式节点


技术介绍

1、目前,在用于建筑施工的框架结构中,常用的阻尼器安装方式为悬臂墙;如附图5所示,在框架梁的上下位置分别设置一片200mm厚,1.5m长的混凝土墙,在两片混凝土墙之间分别安装粘滞阻尼器。

2、而这样的做法使得与阻尼器相连的框架梁的施工变得尤为的麻烦,存在现浇位置钢筋绑扎繁琐浇筑难以密实的问题,同时悬臂墙的设置将进一步提高结构的自重,使得结构受到的地震作用变大的问题。同时,因设置悬臂墙使得该框架梁的刚度变大,进而影响周边的构件设计,增加了设计加工难度。

3、因此,亟需一种粘滞阻尼器的装配式节点,来解决现有的粘滞阻尼器与预制的框架梁连接施工不便和使用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粘滞阻尼器的装配式节点,以解决现有的粘滞阻尼器与预制的框架梁连接施工不便和使用效果不佳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粘滞阻尼器的装配式节点,其特征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粘滞阻尼器的装配式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数组框架梁、数根钢柱(4)、粘滞阻尼器固定片(9)和粘滞阻尼器(10),每组所述框架梁分为上框架梁和下框架梁,所述上框架梁的下端面垂直连接有一根钢柱(4),与上框架梁连接的钢柱(4)的下端连接有粘滞阻尼器固定片(9),所述下框架梁的上端面垂直连接有一根钢柱(4),与下框架梁连接的钢柱(4)的上端连接有粘滞阻尼器固定片(9),两根所述钢柱(4)与上框架梁和下框架梁位于同一平面,且两根钢柱(4)错位设置,两根钢柱(4)的粘滞阻尼器固定片(9)分别与所述粘滞阻尼器(10)的两端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粘滞阻尼器的装配式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粘滞阻尼器的装配式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数组框架梁、数根钢柱(4)、粘滞阻尼器固定片(9)和粘滞阻尼器(10),每组所述框架梁分为上框架梁和下框架梁,所述上框架梁的下端面垂直连接有一根钢柱(4),与上框架梁连接的钢柱(4)的下端连接有粘滞阻尼器固定片(9),所述下框架梁的上端面垂直连接有一根钢柱(4),与下框架梁连接的钢柱(4)的上端连接有粘滞阻尼器固定片(9),两根所述钢柱(4)与上框架梁和下框架梁位于同一平面,且两根钢柱(4)错位设置,两根钢柱(4)的粘滞阻尼器固定片(9)分别与所述粘滞阻尼器(10)的两端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粘滞阻尼器的装配式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柱(4)与粘滞阻尼器固定片(9)之间通过矩形加劲肋(8)进行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粘滞阻尼器的装配式节点,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钢柱(4)与粘滞阻尼器固定片(9)之间设有三个矩形加劲肋(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粘滞阻尼器的装配式节点,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钢柱(4)的粘滞阻尼器固定片(9)分别与所述粘滞阻尼器(10)的两端相连接后,所述粘滞阻尼器(10)呈水平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粘滞阻尼器的装配式节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钢柱螺栓端板(5),所述钢柱(4)通过钢柱螺栓端板(5)与框架梁连接,所述钢柱螺栓端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银孙锦岩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兴华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