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回路热管理系统和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88397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30 15:06
本技术公开一种二次回路热管理系统和车辆,其中,二次回路热管理系统包括制冷剂回路和冷却液回路,冷却液回路包括相连通的第一舱内换热器、第二舱内换热器、水冷冷凝器、水冷蒸发器及第一多通阀,在第一多通阀的调节下,冷却液回路至少能够构成三种连通模式;在第一连通模式下,第一舱内换热器、第二舱内换热器与水冷蒸发器连通,并为车辆的座舱制冷;在第二连通模式下,第一舱内换热器、第二舱内换热器与水冷冷凝器连通,并为座舱制热;在第三连通模式下,第一舱内换热器与水冷蒸发器连通并为座舱制冷,且第二舱内换热器与水冷冷凝器连通并为座舱制热。本技术技术方案能够增大舱内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并提升二次回路热管理系统的系统效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热管理系统,特别涉及一种二次回路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技术介绍

1、新能源车辆热管理系统日益复杂化,随着丙烷等可燃制冷剂的应用,要求冷媒侧系统尽量简单、紧凑,且要满足可燃制冷剂的安全性,因此新能源车辆通常采用二次回路热管理系统。

2、在二次回路热管理系统中,舱内换热器的换热器芯体包括制冷冷风芯体和制热暖风芯体,制冷冷风芯体和制热暖风芯体在对应模式下单独启用(例如单制热模式或单制冷模式),或者分别作为舱内的制冷源和制热源同时启用(例如除湿模式),此种工作模式下,换热器芯体的换热面积无法充分发挥和利用,导致系统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二次回路热管理系统,旨在提升对舱内换热器的换热面积的利用率,从而提升二次回路热管理系统的系统效能。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二次回路热管理系统,应用于车辆,所述二次回路热管理系统包括:

3、制冷剂回路,包括相连通的压缩机、水冷冷凝器、第一节流装置、及水冷蒸发器;和

4、冷却液回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次回路热管理系统,应用于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回路热管理系统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回路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通阀至少具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第四接口、第五接口、第六接口、第七接口及第八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舱内换热器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舱内换热器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二舱内换热器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第二舱内换热器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五接口与所述水冷蒸发器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六接口与所述水冷蒸发器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七接口与所述水冷冷凝器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八接口与所述水冷冷凝器的进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回路热管理系统,应用于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回路热管理系统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回路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通阀至少具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第四接口、第五接口、第六接口、第七接口及第八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舱内换热器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舱内换热器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二舱内换热器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第二舱内换热器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五接口与所述水冷蒸发器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六接口与所述水冷蒸发器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七接口与所述水冷冷凝器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八接口与所述水冷冷凝器的进水端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回路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连通模式下,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六接口相连通,且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相连通,且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第五接口相连通;所述第七接口与所述第八接口相连通或不连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回路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连通模式下,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七接口相连通,且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相连通,且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第八接口相连通;所述第五接口与所述第六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阚望张晨廖健生廖四清郑自腾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