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上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电机转子圆弧拼接修形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881213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30 15: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电机设计与制造技术领域的一种电机转子圆弧拼接修形技术,包括转子部件,由单个或多个转子轴向堆叠,轴向相邻的转子可周向错开一定角度;外周面修形部分,包含至少2个拼接修形圆弧,所述拼接修形圆弧由不小于三个不共圆心的圆弧构成,所述拼接修形圆弧在所述转子外周面沿周向分布;以及,励磁部件,所述励磁部件组包含至少一个磁钢,所述励磁部件的位置可在所述转子的外周面或内部。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同样的修形半径的约束下,采用本方案圆弧拼接修形技术的转子电机,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比其他修形方法的电机的平均转矩更大,除此之外,对于转矩脉动的抑制效果最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设计与制造,尤其涉及一种电机转子圆弧拼接修形技术


技术介绍

1、永磁同步电机具有功率密度高、效率高、结构简单、控制精度高等优点,在新能源汽车、机器人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永磁同步电机可以按照永磁体安装的位置分为内嵌式和表贴式,

2、提升永磁同步电机的性能,一种是采用优化本体设计的方法,一种是改善电机控制的算法进而提升,为了减小永磁同步电机的齿槽转矩、转矩脉动,或改善电机的nvh性能,转子表面修形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方法。

3、目前最常用的修形方法是偏心圆弧修形,这种结构建模简单,即可用于磁钢表贴式转子,也可用于内置式转子,缺点是形状局限性太大、对平均转矩的削弱作用较大,还有专业人员提出一种更先进的气隙厚度反余弦修形技术,能够在削弱转矩脉动的同时减少平均转矩被削弱的程度,缺点是不利于出图纸、修形形状仍有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现有电机转子圆弧拼接修形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2、因此,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转子圆弧拼接修形技术,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转子圆弧拼接修形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圆弧拼接修形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100)内侧对应分布有传统修形圆弧(400),所述转子部件包含修形前范围(101)与修形后范围(102)两种姿态,所述修形前范围(101)的半径为R1,所述修形后范围(102)的非修形圆弧处的半径为R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转子圆弧拼接修形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统修形圆弧(400)的两端与所述修形后范围(102)相交、两交点为第一交点(401)和第三交点(403),所述传统修形圆弧(400)的顶点与所述修形前范围(101)相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转子圆弧拼接修形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圆弧拼接修形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100)内侧对应分布有传统修形圆弧(400),所述转子部件包含修形前范围(101)与修形后范围(102)两种姿态,所述修形前范围(101)的半径为r1,所述修形后范围(102)的非修形圆弧处的半径为r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转子圆弧拼接修形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统修形圆弧(400)的两端与所述修形后范围(102)相交、两交点为第一交点(401)和第三交点(403),所述传统修形圆弧(400)的顶点与所述修形前范围(101)相交、交点为第二交点(402),所述第一交点(401)和所述第二交点(402)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和所述第二交点(402)和所述第三交点(403)的连线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为第四交点(404),所述第一交点(401)和所述第三交点(403)分别与第四交点(404)连线,两线之间的弧度为传统修形圆弧(400)所占的机械角度t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转子圆弧拼接修形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形后范围(102)以圆心为起点出发,任意规定极弧系数t2向外引申出射线x,极弧系数t2确定在t1范围内,射线x与所述传统修形圆弧(400)的交点为第五交点(405)、与所述修形前范围(101)相交为第六交点(406),所述第五交点(405)和所述第六交点(406)之间的直线为相交线(40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转子圆弧拼接修形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交线(407)上任取一点与所述第二交点(402)连接可组成第一弧段(201),所述第一弧段(201)的右端与所述传统修形圆弧(400)顶点公切线,所述相交线(407)和第三交点(403)连接组合第二弧段(202),所述第二弧段(202)与第一弧段(201)的连接处是公切线的,所述第一弧段(201)和第二弧段(202)共同组成二分之一的拼接修形圆弧(200),所述第一弧段(201)和第二弧段(202)以第二交点(402)和第四交点(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志辉石禹龙罗建韩清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