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常州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特斯拉阀的歧管特斯拉阀微通道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86469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27 17: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特斯拉阀的歧管特斯拉阀微通道散热器,包括:微通道基板和歧管分配器,微通道基板位于功率器件的上方,且微通道基板开设有多个特斯拉阀微通道,歧管分配器位于微通道基板的上方,歧管分配器的一侧开设有多个歧管进通道,歧管分配器的另一侧开设有多个歧管出通道,歧管进通道与歧管出通道交替布置,歧管进通道内设置有多排针肋单元;其中:多个针肋单元用于调控歧管进通道内各个位置的压力,以使得流体均匀流向每个特斯拉阀微通道内。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歧管分配器降低反向流动特斯拉阀微通道的流程长度,极大地削弱了特斯拉阀微通道反向流动所造成过高的流体阻力,能够提高设备的散热效果,并能够降低流体阻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功率器件热管理,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特斯拉阀的歧管特斯拉阀微通道散热器


技术介绍

1、动力电池、燃料电池、新能源机车igbt元件、雷达等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较大,如果不能将产生的废热排出,将影响系统安全运行,甚至造成设备损坏,因此,需要高效的散热设备对其进行热管理。根据冷却系统是否采用外加驱动力,分为主动型冷却和被动型冷却。目前,大多采用主动型散热技术进行冷却散热,其具有较好的散热能力,并能够在面对复杂热流条件下的主动调控能力。为了提升微通道的散热能力,流道尺寸逐渐微小化,流道结构逐渐复杂化,以增加换热面积,提升扰流传热效果,但尺度的微小化带来流阻的显著增加,将不可避免的造成微通道散热系统的设备功率损失增加(即寄生功率损失增加)。在各种微通道结构中,采用反向流动特斯拉阀的特斯拉阀微通道因其强大的流体掺混特性,表现出较好的换热效果,但这种结构带来了极大的流体阻力,若不进行减阻优化就推广至换热设备使用,将会造成设备附加功率损失的严重增加,不利于设备的节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特斯拉阀的歧管特斯拉阀微通道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特斯拉阀的歧管特斯拉阀微通道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多排所述针肋单元(3011)沿着所述歧管进通道(301)的A端口至B端口方向由疏到密依次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特斯拉阀的歧管特斯拉阀微通道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多排所述针肋单元(3011)沿着所述歧管进通道(301)的A端口至B端口由疏到密依次分布,且相邻两排所述针肋单元(3011)之间的间距沿着所述歧管进通道(301)的A端口至B端口方向逐渐减少,每个所述针肋单元(3011)的所述针肋(30111)的数量相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特斯拉阀的歧管特斯拉阀微通道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特斯拉阀的歧管特斯拉阀微通道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多排所述针肋单元(3011)沿着所述歧管进通道(301)的a端口至b端口方向由疏到密依次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特斯拉阀的歧管特斯拉阀微通道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多排所述针肋单元(3011)沿着所述歧管进通道(301)的a端口至b端口由疏到密依次分布,且相邻两排所述针肋单元(3011)之间的间距沿着所述歧管进通道(301)的a端口至b端口方向逐渐减少,每个所述针肋单元(3011)的所述针肋(30111)的数量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特斯拉阀的歧管特斯拉阀微通道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多排所述针肋单元(3011)沿着所述歧管进通道(301)的1/2位置至b端口由疏到密依次分布,且相邻两排所述针肋单元(3011)之间的间距沿着所述歧管进通道(301)的1/2位置至b端口方向逐渐减少,每个所述针肋单元(3011)的所述针肋(30111)的数量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特斯拉阀的歧管特斯拉阀微通道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多排所述针肋单元(3011)沿着所述歧管进通道(301)的1/2位置至b端口由疏到密依次分布,且相邻两排所述针肋单元(3011)之间的间距相等,每排所述针肋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明郑凯杨克纪虹罗雅文刘烨铖李玉洋林松李云浩吴凡沈宁舟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