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市政道路设计,具体为一种组合式人行道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技术介绍
1、道路设计过程中,人行道路面结构通常采用不透水结构,下雨时人行道区域的雨水只能借助人行道横坡及纵坡坡度,通过坡面漫流方式排出降水。由于人行道上横坡较缓,雨水很难迅速排出,雨停以后常常会有积水存在,给行人通行带来安全隐患。即使采用常规透水人行道铺面结构,由于雨水下渗之后没有排水通道,导致雨水积聚在人行道路面结构中,造成结构松散和层间滑移,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及耐久性。此外,现有技术中,人行道外侧路缘石顶面高程通常高于人行道路面高程,这也导致了人行道区域内雨水无法进入外侧绿化带中,只能流入雨水口排出,未能将雨水充分进行充分收集而用于绿化灌溉。为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组合式人行道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组合式人行道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2、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组合式人行道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包括人行道2、雨水存蓄装置3、横向排水管4以及若干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人行道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人行道(2)、雨水存蓄装置(3)、横向排水管(4)以及若干个路缘石单元,所述若干个路缘石单元和雨水存蓄装置(3)分别铺设于人行道(2)的两侧,所述雨水存蓄装置(3)埋设在绿化带内,所述人行道(2)的下部埋设横向排水管(4),每一个路缘石单元均固定连接有导水管(103),所述导水管(103)通过横向排水管(4)固定连接雨水存蓄装置(3);所述路缘石单元上开设有排水槽(102),所述排水槽(102)的纵断面呈梨形,所述排水槽(102)的下端固定连接导水管(1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人行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人行道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人行道(2)、雨水存蓄装置(3)、横向排水管(4)以及若干个路缘石单元,所述若干个路缘石单元和雨水存蓄装置(3)分别铺设于人行道(2)的两侧,所述雨水存蓄装置(3)埋设在绿化带内,所述人行道(2)的下部埋设横向排水管(4),每一个路缘石单元均固定连接有导水管(103),所述导水管(103)通过横向排水管(4)固定连接雨水存蓄装置(3);所述路缘石单元上开设有排水槽(102),所述排水槽(102)的纵断面呈梨形,所述排水槽(102)的下端固定连接导水管(1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人行道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缘石单元包括至少六个依次首尾相接进行铺设的截水式路缘石(1);所述截水式路缘石(1)和雨水存蓄装置(3)铺设于人行道(2)的两侧;截水式路缘石(1)上开设有排水槽(10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组合式人行道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个路缘石单元的位于最末端的截水式路缘石(1)上开设的排水槽(102)固定连接导水管(10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人行道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道(2)包括自上而下依次铺设的透水砖面层(2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成,弋凡,王迎迎,肖鹏飞,年士磊,司英明,张清泉,潘合斌,靳挺杰,赵恒宝,何璐,王娟,王琰,庞衍同,季建莲,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