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85699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打印机。通过跟随第二驱动辊而旋转的第二从动辊的外径大于第一从动辊的外径。正从第一辊隙提升的记录片材的前边缘接触第二从动辊,而因此前边缘不直接撞击第一从动辊。第二从动辊以比第一从动辊的转速高的转速旋转。第二从动辊平缓地翻转已经接触第二从动辊的记录片材的前边缘,并将前边缘快速地引导到第一辊隙。记录片材的前边缘被平滑地引向该辊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打印机
技术介绍
在传送记录片材至打印头的位置并且执行打印的喷墨打印机或热敏打印机中,记 录片材在打印期间必须以恒定速度传送。 记录片材通常通过旋转设置在记录区域中的多对传送辊而传送。 每对传送辊都包括驱动辊,其连接至马达并且自身旋转;从动辊,其被压到驱动 辊并且通过跟随驱动辊而旋转。当记录片材由驱动辊和从动辊夹持时,记录片材可以传送。 传送辊对的转速被控制,以便使记录片材高精度地传送。 然而,当片材的前边缘进入传送辊对的辊隙时,记录片材的传送速度会暂时降低, 因此记录片材上打印的图像的质量会降低。 为了防止记录片材的传送速度降低,已经提出以下技术。 在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 2006-248670中说明的技术中,恰在片材的 前边缘进入固定部之前,通过旋转控制装置而增大配准辊的线速度。 在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 7-271126中说明的技术中,设置有传送导 板。传送导板被弯曲以导致片材形成平滑的环,并且传送导板布置在上游的传送辊对与下 游的传送辊对之间。另外,在传送导板的中间设置有一对辅助传送辊。该对辅助传送辊根 据片材的松紧状态而上下运动。 在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 2003-306260中说明的技术中,在第一传送 装置沿着片材传送方向的下游设置有第二传送装置。第二传送装置包括在沿着片材传送方 向相互不同的多个位置处的多个从动辊。由第一传送装置的从动辊向片材施加的作用力小 于由其它从动辊施加的作用力。
技术实现思路
同时,由于记录片材的制造过程或储存状态,记录片材可能会翘曲。 当翘曲的片材的前边缘撞击传送辊对的周向表面时,记录片材的传送速度暂时降低,并且在记录片材上打印的图像可能会具有缺陷,使得出现直线并且在频繁地发生打印 不均匀。 现有的上述技术中的任一种都没有考虑关于片材的翘曲。从而,现有的技术不足 以解决这些缺陷。 可期望的是提供一种甚至当使用翘曲的片材时都有利地确保打印图像的质量的 打印机。 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打印机包括驱动辊传送机构和从动辊传送机构,所述驱动辊 传送机构和从动辊传送机构二者布置在打印部沿着片材的传送方向的下游,在驱动辊传送 机构和从动辊传送机构之间设置有传送路径。驱动辊传送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辊、第二驱动辊、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第一驱动辊具有由具有大的摩擦系数的材料制成的外 周表面。第一驱动辊具有沿着与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轴中心。第二驱动辊具有由摩 擦系数比第一驱动辊的外周表面的摩擦系数小的材料制成的外周表面。第二驱动辊与第一 驱动辊同轴。第一驱动机构构造成旋转第一驱动辊,以便使片材沿着传送方向向下游侧传 送。第二驱动机构构造成以比第一驱动辊的转速高的转速旋转第二驱动辊,以便使片材沿 着传送方向向下游侧传送。从动辊传送机构包括可旋转的第一从动辊、可旋转的第二从动 辊、第一施力机构和第二施力机构。第一从动辊与第一驱动辊接触。第一从动辊具有沿着 与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轴中心。可旋转的第二从动辊与第二驱动辊接触。第二从动 辊具有沿着与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轴中心。第二从动辊的外径大于第一从动辊的外 径。第一施力机构沿着第一从动辊接触第一驱动辊的方向对第一从动辊施力。第二施力机 构沿着第二从动辊接触第二驱动辊的方向对第二从动辊施力。第二从动辊由在第二从动辊 的外周部分上具有齿部的正齿轮辊形成。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从动辊和第二驱动辊可以将记录片材的前边缘引导到第一从 动辊和第一驱动辊夹持记录片材的位置处。 借助该引导,记录纸张沿着传送方向基本不会受到冲击。因此,可以获得没有打印 不均匀或直线的高质量打印结果。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打印机的剖视图; 图2是没有打印头的打印机的透视图; 图3是打印机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 图4是驱动辊传送机构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打印头和片材排出部的解释性视图; 图6是片材排出部的放大图; 图7示出第一和第二从动辊的正齿轮辊(spur roller)的旋转轨迹; 图8示出记录片材的前边缘靠近片材排出部的状态; 图9示出记录片材的前边缘与正齿轮接触的状态; 图10示出记录片材的前边缘正由第二从动辊引向辊隙的状态; 图11示出记录片材的前边缘正在辊隙处夹持的状态; 图12示出记录片材的前边缘已经通过辊隙的状态。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 首先,将说明根据该实施例的打印机10的基本结构。图1是根据该实施例的打印机10的剖视图。 图2是没有打印头20的打印机10的透视图。图3是打印机10的主要部分的透 视图。 参照图1,该实施例的打印机10是喷墨打印机。打印机10通过将油墨从固定的打 印头20排放到从记录片材滚筒2供给的记录片材2A上而执行打印。 打印机10并不必须是喷墨打印机,而可以是例如现有技术中的升华打印机或类 似的打印机。打印机10并不必须使用记录片材滚筒,而可以使用之前切好的具有预定尺寸 的记录片材。 参照图1,打印机10包括壳体12。打印机10也包括记录片材滚筒容器14、片材供 给部16、片材排出部18、打印部19、切割装置24和马达26 (图2),这些部件布置在壳体12 内。 在图1中,传送路径4在水平面中延伸。从记录片材滚筒2拉出的记录片材2A通 过传送路径4传送。 在打印头20沿着记录片材2A的传送方向A的上游布置有导板4A和4B。导板4A和4B分别导引记录片材2A的上表面(待打印的表面)和下表面(背面)。 片材供给部16将从记录片材滚筒2拉出的记录片材2A传送到打印部19。打印部19在记录片材2A上执行打印。然后,片材排出部18将已打印的记录片材2A传送到切割装置24。切割装置24将记录片材2A切成具有预定尺寸的片材。切好的记录片材2A通过设置在壳体12中的排出口 1202排出,并且记录片材2A排出到布置在壳体12外部的片材排出盘或类似物上。 在图1中,切割装置24沿着传送方向A的上游布置有导板4C和4D。导板4C和4D分别导引记录片材2A的上表面(待打印的表面)和下表面(背面)。 记录片材滚筒容器14容纳并保持记录片材滚筒2,以便使记录片材滚筒2可通过使用相关现有技术的记录片材滚筒支承装置而旋转。 片材供给部16供给记录片材2A至打印部19。记录片材2A从容纳在记录片材滚 筒容器14中的记录片材滚筒2拉出。 参照图2,片材供给部16包括片材供给辊32和夹持辊34,所述片材供给辊32和 夹持辊34布置成中间设有传送路径4。片材供给辊32和夹持辊34沿着传送路径4在传送 方向A上向着下游侧传送记录片材2A。 片材供给部16包括驱动轴30,所述驱动轴30通过带轮机构36连接到马达26。驱 动轴30沿着与传送方向A垂直的方向延伸。片材供给辊32附装至驱动轴30,以便使片材 供给辊32与驱动轴30 —起旋转。 夹持辊34相对于传送路径4与片材供给辊32相对。夹持辊34包括沿着与记录 片材2A的传送方向A垂直的方向间隔地设置的多个夹持辊34。 即,片材供给辊32布置在传送路径4下方。夹持辊34布置在传送路径4上方。 夹持辊34分别由臂38的一端支承,所述臂38可绕与驱动轴30平行的轴线旋转。 各臂38的中间部分可绕心轴40摆动地支承。在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打印机,包括:驱动辊传送机构和从动辊传送机构,所述驱动辊传送机构和从动辊传送机构二者布置在打印部沿着片材的传送方向的下游,在所述驱动辊传送机构和从动辊传送机构之间设置有传送路径,其中,所述驱动辊传送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辊,所述第一驱动辊具有由具有大的摩擦系数的材料制成的外周表面,所述第一驱动辊具有沿着与所述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轴中心,第二驱动辊,所述第二驱动辊具有由摩擦系数比所述第一驱动辊的外周表面的摩擦系数小的材料制成的外周表面,所述第二驱动辊与所述第一驱动辊同轴,第一驱动机构,其构造成旋转所述第一驱动辊,以便使所述片材沿着所述传送方向向下游侧传送,以及第二驱动机构,其构造成以比所述第一驱动辊的转速高的转速旋转所述第二驱动辊,以便使所述片材沿着所述传送方向向下游侧传送,其中,所述从动辊传送机构包括可旋转的第一从动辊,所述第一从动辊与所述第一驱动辊接触,所述第一从动辊具有沿着与所述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轴中心,可旋转的第二从动辊,所述第二从动辊与所述第二驱动辊接触,所述第二从动辊具有沿着与所述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轴中心,所述第二从动辊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从动辊的外径,第一施力机构,所述第一施力机构沿着所述第一从动辊接触所述第一驱动辊的方向对所述第一从动辊施力,第二施力机构,所述第二施力机构沿着所述第二从动辊接触所述第二驱动辊的方向对所述第二从动辊施力,其中,所述第二从动辊由在所述第二从动辊的外周部分上具有齿部的正齿轮辊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8-12-5 2008-310503一种打印机,包括驱动辊传送机构和从动辊传送机构,所述驱动辊传送机构和从动辊传送机构二者布置在打印部沿着片材的传送方向的下游,在所述驱动辊传送机构和从动辊传送机构之间设置有传送路径,其中,所述驱动辊传送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辊,所述第一驱动辊具有由具有大的摩擦系数的材料制成的外周表面,所述第一驱动辊具有沿着与所述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轴中心,第二驱动辊,所述第二驱动辊具有由摩擦系数比所述第一驱动辊的外周表面的摩擦系数小的材料制成的外周表面,所述第二驱动辊与所述第一驱动辊同轴,第一驱动机构,其构造成旋转所述第一驱动辊,以便使所述片材沿着所述传送方向向下游侧传送,以及第二驱动机构,其构造成以比所述第一驱动辊的转速高的转速旋转所述第二驱动辊,以便使所述片材沿着所述传送方向向下游侧传送,其中,所述从动辊传送机构包括可旋转的第一从动辊,所述第一从动辊与所述第一驱动辊接触,所述第一从动辊具有沿着与所述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轴中心,可旋转的第二从动辊,所述第二从动辊与所述第二驱动辊接触,所述第二从动辊具有沿着与所述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轴中心,所述第二从动辊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从动辊的外径,第一施力机构,所述第一施力机构沿着所述第一从动辊接触所述第一驱动辊的方向对所述第一从动辊施力,第二施力机构,所述第二施力机构沿着所述第二从动辊接触所述第二驱动辊的方向对所述第二从动辊施力,其中,所述第二从动辊由在所述第二从动辊的外周部分上具有齿部的正齿轮辊形成。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轴,所述第一驱动轴具有沿着与所述传送方向 垂直的方向延伸的轴中心,其中,所述第一驱动辊附装至所述第一驱动轴,以便使所述第一驱动辊与所述第一驱 动轴一起旋转,其中,所述第二驱动辊由所述第一驱动轴可旋转地支承,其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轴,所述第二驱动轴与所述第一驱动轴平行地延伸,第一动力传动机构,所述第一动力传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轴与所述第二驱动轴,以及第二动力传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口俊二平岛滋义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