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节转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84170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27 17: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转向节转运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转向节转运装置,包括底板,底板上端固定连接有壳体,壳体侧端面开设有第一方形孔,壳体内部设置有盛放组件和移动机构,壳体通过移动机构与盛放组件连接,移动机构用于带动盛放组件移动;底板下端设置有动力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动力机构、移动机构和盛放组件,利用盛放组件可以整齐的将转向节进行摆放,有利于后期进行拿取,在进行拿取时,当一个盛放组件上的转向节拿取完后,这时动力机构工作给移动机构提供动力,这时就会带动移动机构上的盛放组件进行移动,从而使得工人在一个位置就可以完全将转运装置内的转向节拿取出来,减少了工人的移动范围,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转向节转运,尤其涉及一种转向节转运装置


技术介绍

1、转向节是汽车转向桥中的重要零件之一,转向节的功能是传递并承受汽车前部载荷,能够使汽车稳定行驶并灵敏传递行驶方向,在汽车行驶状态下,它承受着多变的冲击载荷,因此要求转向节具有很高的强度,做工当然也要非常的精细,一般采用锻造的方式生产毛坯。

2、汽车转向节在完成一道工序后,需要将转向节转移到下一个工位,进行下一道工序,这时就需要利用转向节转运装置来将转向节转移到下一个工位,目前的转向节转运装置在使用时,只是简单的将转向节胚件放置在转运装置的箱体内部然后进行转运。但是由于转向节为异形件,堆放在箱体中显的杂乱无章,打磨时取放不便,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转向节转运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转向节转运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转向节转运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端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侧端面开设有第一方形孔,所述壳体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向节转运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端固定连接有壳体(3),所述壳体(3)侧端面开设有第一方形孔(301),所述壳体(3)内部设置有盛放组件(6)和移动机构(7),所述壳体(3)通过移动机构(7)与盛放组件(6)连接,所述移动机构(7)用于带动盛放组件(6)移动;所述底板(1)下端设置有动力机构(2),所述动力机构(2)用于给移动机构(7)提供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节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2)包括电机(201)、轴承座(202)、蜗杆(203)和蜗轮(204),所述底板(1)下端固定连接有电机(201)和轴承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节转运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端固定连接有壳体(3),所述壳体(3)侧端面开设有第一方形孔(301),所述壳体(3)内部设置有盛放组件(6)和移动机构(7),所述壳体(3)通过移动机构(7)与盛放组件(6)连接,所述移动机构(7)用于带动盛放组件(6)移动;所述底板(1)下端设置有动力机构(2),所述动力机构(2)用于给移动机构(7)提供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节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2)包括电机(201)、轴承座(202)、蜗杆(203)和蜗轮(204),所述底板(1)下端固定连接有电机(201)和轴承座(202),所述轴承座(202)内部转动连接有蜗杆(203),所述蜗杆(203)与电机(20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蜗杆(203)啮合有蜗轮(2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向节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7)包括转轴(701)、同步轮(702)和同步带(703),所述底板(1)和壳体(3)内部均转动连接有转轴(701),所述转轴(701)设置有两个,位于后端的所述转轴(701)下端与蜗轮(204)固定连接,所述转轴(701)圆周面固定连接有同步轮(702),所述同步轮(702)设置有四个,前后两所述同步轮(702)之间通过同步带(70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转向节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放组件(6)包括支撑板(601)、移动架(602)、延伸板(603)、下压块(604)、放置板(605)和滑孔(606),所述同步带(703)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601),所述支撑板(601)远离同步带(703)的一面固定连接有放置板(605),所述放置板(605)上端面开设有滑孔(60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令东康永米文帅邢金仓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隆春通用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