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生产,尤其涉及冲压模具及车后门内板拉延方法。
技术介绍
1、汽车的后门内板由于深度较深等原因,在成型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开裂风险,为了降低该风险,通常采用刺破刀工艺实现拉延成型。
2、但是,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刺破刀工艺时,在刺破位置产生碎屑造成压伤,质量缺陷频发,生产停机率增加,严重影响后门内板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冲压模具及车后门内板拉延方法,采用压料板压紧板料的压料区,控制压料区的拉延走料,提高板料的生产质量。
2、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冲压模具,所述冲压模具包括:
4、下模机构,包括下模座、凸模以及压边圈,所述凸模固定安装于所述下模座,所述压边圈沿冲压方向活动设置于所述凸模的周部;
5、上模机构,包括上模座、凹模、氮气缸以及压料板,所述凹模固定安装于所述上模座,所述氮气缸的一端与所述上模座连接,所述氮气缸的另一端与所述压料板连接,所述压料板用于将
...【技术保护点】
1.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模具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12)的顶部设有承载台(121),所述承载台(121)正对所述压料板(24)的位置设有沉槽(122),所述沉槽(122)的深度为第一预设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槽(122)的槽底为圆形平面,所述沉槽(122)的周部环绕设置第一弧面(123),所述第一弧面(123)与所述沉槽(122)的槽底相邻且相切,所述第一弧面(123)的周部环绕设置第二弧面(124),所述第二弧面(124)的内边沿与所述第一弧面(123)相
...【技术特征摘要】
1.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模具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12)的顶部设有承载台(121),所述承载台(121)正对所述压料板(24)的位置设有沉槽(122),所述沉槽(122)的深度为第一预设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槽(122)的槽底为圆形平面,所述沉槽(122)的周部环绕设置第一弧面(123),所述第一弧面(123)与所述沉槽(122)的槽底相邻且相切,所述第一弧面(123)的周部环绕设置第二弧面(124),所述第二弧面(124)的内边沿与所述第一弧面(123)相邻且相切,所述第二弧面(124)的外边沿与所述承载台(121)的顶面相邻且相切,所述第一弧面(123)的弧心位于所述承载台(121)之外,所述第二弧面(124)的弧心位于所述承载台(121)之内,所述第一弧面(123)的圆弧半径和所述第二弧面(124)的圆弧半径相等且均为第二预设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值为3毫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树森,李晶影,苏传义,李建军,王强,代晓旭,李航,赵超,贾晓峰,刘国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